空腸營養管植入方法有哪些
有很多疾病都是需要患者進行空腸營養管植入的,比如幽門狹窄或者是梗阻等等,這種疾病都會出現腹脹以及飲食後嘔吐的症狀,所以大家一旦出現這些症狀的情況下,就需要重視起來,及時的去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空腸營養管植入的方法雖然可以保證患者的進食,但是非常的麻煩,那麼空腸營養管植入方法有哪些?
第一,空腸營養管植入方法有哪些?通過腸內途徑提供的胃腸道營養支持,對一些危重症、消化道腫瘤、食管胃手術後併發症、嚴重營養不良等患者的預後至關重要。臨床上建立腸內營養途徑有多種方法,其中,胃鏡輔助下放置小腸營養管的方法以其直觀、可靠、成功率高的優點被臨床廣泛使用。目前,內鏡下放置空腸營養管的方法很多,但成功率報導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討採用傳統方法及改良方法對患者放置空腸營養管的臨床療效。
第二,輸注方式:插管後應立即注入生理鹽水50 mL,以沖洗插管時分泌的胃液及膽汁等黏液。第1次泵注營養液前,應緩慢泵入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 mL,以檢查管道是否通暢,並使腸道有個適應過程。先以60 mL/h速度輸入,如果耐受良好,可以逐漸增加速度,直至120 mL/h為止。開始輸注時速度較慢,更易發生堵管,應加強觀察,在情況允許時,儘量使用輸液泵輸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輸注完畢後應使用20—30ml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管道。一旦發生灌注不暢,考慮堵管的可能,可使用20 mL注射器反復沖洗、抽吸,或將胰酶溶於溫水後注入。連續輸注營養液應每4—6小時用無菌生理鹽水或溫水沖洗導管一次。應用細的餵養管,禁止經該導管輸注顆粒或粉末性藥物,以防止堵管。
空腸營養管植入方法有哪些?大家通過對以上內容進行瞭解就可以發現了,但是要注意使用黏度高、透氣性好的胃管貼,貼在鼻翼兩側並將管道牢牢固定好,導管尾端,固定在耳上、頭側,避免壓迫管道。4 h檢查營養管的位置1次,測量外露部分的長度,做好記錄,做到班班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