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什麼東西降暑呢

每當季節的變換到炎熱的夏季人們都會十分煩惱天氣的炎熱,尤其是在外出出行吃時候特別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很多人都希望知道有效的降暑的方式,但是不知道什麼東西降暑比較有效,通常人們都會使用一些比較涼爽的東西來為自身降暑。那麼,什麼東西降暑呢?

第一,什麼東西降暑呢?首先應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因為當人自覺口渴時,身體已經是缺水狀態了。所以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一定要定時補充水分,每天在清晨起床後、上午10點左右、下午3-4點、晚上就寢前這四個“最佳飲水時間”要飲用1~2杯白開水,當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以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其次,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因為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另外,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睡眠,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再者,飲食應要經常補充營養,以清淡、易於消化的食物為主,不能多吃冷飲,也不能用啤酒和飲料解暑,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第二,夏季正是水果盛產的季節,荔枝、龍眼、西瓜、香蕉、水梨,還有進口的葡萄柚、蘋果等琳琅滿目。雖說水果要多吃,但是依照中醫的看法,人體質分為寒、熱、虛、實。水果也有水果的性質,一不留神,錯吃水果也會讓人不舒服。

水果屬性和體質確有關,說到食物屬性,中醫有所謂“四氣”。這是指食物進入體內,會產生“寒、熱、溫、冷”的作用,如果不溫不熱,不寒也不涼,則歸屬于“平”性。因此,每種水果如果進入了人體,也就有它的“個性”。

中醫更強調均衡、陰陽調和,體質偏熱的人要多吃寒涼性的食物,體質偏寒的人,自然要多吃溫熱性的食物,吃水果的原則也一樣。同時,地形、氣候也會影響生理與飲食,比如亞熱帶地區,仲夏暑熱難當,受天熱、地暑的影響,人們常發生頭痛、身熱、口渴、心煩等現象,為了達到均衡,最好選擇吃些寒、涼性的食物。

西醫不太講體質、食物屬性這回事,病人吃了某些水果,身體如果覺得不舒服,就是不適應,應該避免。面對許多人的疑惑,有專家研究認為,傳統中醫宣稱的熱性水果,指的是熱量密度高、糖分高的水果。這些水果吃下去後,肝臟的葡萄糖磷酸化的反應加速、肝醣合成增加、醣解反應增加、胰島素與升糖激素比例上升、脂肪酸合成提高、三酸甘油脂合成也提高,肝臟充滿了待送出的油脂和糖,就容易上火,身體能量增加,就比較“熱”。

什麼東西降暑呢?相反地,熱量密度低、富含纖維,但脂肪、糖分都很少的水果,就屬於寒性,這樣的水果吃下去纖維和水分會佔據胃腸空間,讓人吃不下其他營養的食物,人吃多了就會愈來愈沒能量、沒體力,也愈來愈怕冷、虛弱。身體營養素足夠的人,不管吃哪類水果,只要不過量,應該都不會有大礙。

一旦身體狀況不理想,像是體內熱量較不足的虛、寒體質,吃涼性水果就會不舒服。

夏日吃水果,注意講科學,腸胃不好的人,絕對不可以吃冰鎮水果,最好是選擇多吃一些涼性或溫性的水果,不要太甜,也不要太酸,涼性的水果包括:梨(腸胃不好的少吃)、香蕉(不要空腹吃),溫性的水果有:蘋果(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吃的一種最好的水果,營養也超好)、檸檬、番茄(胃酸過多者少吃);容易消化的瓜類、水梨、蘋果等也不錯。不過,中醫辨證上,虛寒體質以及有慢性腸炎、十二指腸潰瘍,或者“胃寒”——也就是胃炎、胃潰瘍患者,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寒涼食物。芒果好吃,有人卻碰都碰不得,因為一吃就過敏、皮膚癢。

醫生指出,芒果皮有組織胺成分,容易引起過敏,理論上芒果屬於發物,有感染性疾病、皮膚病、發炎症狀的人,吃“發物”就會誘發疾病或者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