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缺鐵是不是就是貧血

很多朋友對貧血和缺鐵之間的關係沒有弄明白,其實缺鐵不一定就是貧血,貧血也不一定就是缺鐵。身體出現缺鐵的情況,是還有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12或者是缺少葉酸等等,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導致鐵元素含量減少的情況,所以各位朋友一定要弄明白。

【貧血一定缺鐵嗎?】

可以看出,紅細胞的成分很多,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成分缺乏就會導致貧血,而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一種。所以貧血了,不一定缺鐵,也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12,或者缺乏葉酸等原因。

【缺鐵性貧血又是什麼呢?】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必需的原料。成人每天需要20~30mg鐵用於紅細胞生成。由於慢性出血等原因,體內貯存的鐵減少,或造血功能增強而供鐵不夠,使合成血紅蛋白不足,引起低色素的小細胞貧血,即缺鐵性貧血。

【體內缺鐵-細胞內鐵缺乏-缺鐵性貧血的過程】

當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iron depletion ,ID),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最終導致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可以看出,最初體內的缺鐵不是貧血,只是貧血之前的階段,隨之紅細胞內鐵缺乏,最終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缺鐵一定會貧血嗎?】

也不一定,初期少量的缺鐵不會導致貧血,但是鐵作為紅細胞必需的原料,長期的缺鐵發展的必然階段一定就是貧血了。

【缺鐵性貧血的表現】

貧血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缺鐵性貧血。常見症狀為:乏力、易倦、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心悸、氣短、納差等,有蒼白、心率增快。

組織缺鐵表現:精神行為異常,如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異食癖;體力下降;易感染;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毛髮乾枯、脫落;皮膚乾枯、脫落;指甲缺乏光澤等。

【治療】

應盡可能去除導致缺鐵的原因。如嬰幼兒、青少年和妊娠婦女營養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應改善飲食;月經過多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應調理月經;寄生蟲感染者應驅蟲治療;惡性腫瘤者應手術或放、化療;消化性潰瘍引起者應抑酸治療。

補鐵治療:治療性鐵劑有無機鐵和有機鐵兩類。

首選口服鐵劑。如硫酸亞鐵0.3g,每日3次;或右旋糖酐鐵50mg,每日2~3次。餐後服用胃腸道反應小且易耐受。應注意,進食穀類、乳類和茶等會抑制鐵劑的吸收,魚、肉類、維生素C可加強鐵劑的吸收。

鐵劑治療應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至少持續4~6個月,待鐵蛋白正常後停藥。若口服鐵劑不能耐受或胃腸道正常解剖位置發生改變而影響鐵的吸收,可用鐵劑肌肉注射

【預防】

重點是嬰幼兒、青少年和婦女的營養保健。對嬰幼兒應及早添加富含鐵的食品,如蛋類、肝等;對青少年應糾正偏食,定期查、治療寄生蟲感染;對孕婦、哺乳期婦女可補充鐵劑;對月經期婦女應預防月經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