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共幾節
人的全身上下都有關節,而且每個關節都有大小關節組成,不過關節最多的地方是頸椎,因為頸椎的活動能力是最頻繁的,而且靈活性也是最大的,所以頸椎的關節也會變得很多,關鍵多了自然就更容易生病,因為關節也是為勞損和退化的,所以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頸椎總共有幾個關節。
頸椎,指頸椎骨,英文名為:cervical vertebra。頸椎位于頭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頸椎共有七塊頸椎骨組成,除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外,其他頸椎之間都夾有一個椎間盤,加上第七頸椎和第一胸椎之間的椎間盤,頸椎共有6個椎間盤。除第1、第2頸椎結構有所特殊外,其余頸椎與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體、椎弓、突起(包括橫突、上下關節突和棘突)等基本結構組成。
椎體在前,椎弓在后,兩者環繞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連就構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納其中。頸椎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
解剖結構
第一節的特點
第一頸椎又叫寰椎,它沒有椎體和棘突 ,由前后弓和側塊組成。前弓較短,其后(內)面 中部有關節面與第二頸椎 的齒狀突構成寰齒關節;前面中部有前結節,是兩側頸長肌的附著處。后弓較長,其后方有一結節而無棘突;此后結節突向上、后方,是兩側頭小直肌的附著處。
后弓上面兩側近側塊部各有一溝 ,稱椎動脈溝;椎動脈上行出橫突孔,繞過側塊,跨過此溝,再穿通環枕后膜,經枕骨大孔而進入顱腔。側塊上方有橢圓形凹陷的關節面,朝向內、前、上方,與枕骨髁構成寰枕關節;側塊下方有較平坦的關節面,朝向前、下、稍內方,與第二頸椎的上關節面構成寰樞關節。側塊的外方有橫突,能作為寰椎旋轉運動的支點,比其他頸椎的橫突既長且大。
第二節的特點
第二頸椎又叫樞椎。它和一般的頸椎相似,但椎體上方有齒狀的隆突稱為齒突,此齒突可視 為寰椎的椎體。齒突 根部的后方,有寰橫韌帶,但此韌帶較細小;齒突 前面有一關節面與寰椎前弓構成寰齒關節。上關節面位于椎體和椎根連結處上方的粗大稍出的骨塊上,朝向上、后、稍外方,與寰椎的下關節面構成寰樞關節;第二頸脊神經位于該關節的后方,與下位頸脊神經和椎間關節的位置關系 不同。樞椎的椎板較厚,其棘突較其下位者長而粗大,在X線相上看到上部頸椎有最大棘突者即為第二頸椎。樞椎的橫突較小,方向朝下,只具有一個明顯的后結節。
第七節的特點
第七頸椎除了 它伸向后方的棘突很長 外,其余的結構和普通頸椎一樣。由于其棘突很長,末端不分叉而呈結節狀,隆突于皮 下,而被稱為隆椎 ,它隨著頸部的轉動而轉動,是臨床上作為辨認椎骨序數的標志。我們在低頭時看到和摸到頸部最高突起 的部位,就是第七頸椎,這是第七頸椎的生理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