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7類主動脈夾層鑒別診斷方法

主動脈夾層的病情兇猛而且情況較為複雜, 要確診主動脈夾層需要做全面的檢查, 系統分析才能鑒別診斷出最終結果。 主動脈夾層的一部分症狀和急性心肌梗塞類似, 容易導致誤診。 所以在進行主動脈夾層監測的時候, 一定要將所有的監測都做到位。

1.心電圖

主動脈夾層本身無特異性心電圖改變。 既往有高血壓者, 可有左室肥大及勞損;冠狀動脈受累時, 可出現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心電圖改變;心包積血時, 可出現急性心包炎的心電圖改變。

2.胸部X線平片

近年, 各種影像學診斷方法已愈來愈受到重視, 並廣泛用於診斷主動脈夾層, 但按臨床診治要求, X線平片應作為主動脈疾患的診斷常規。 胸主動脈瘤和慢性主動脈夾層, 可由於平片偶然發現。

3.超聲心動圖及多普勒

二維超聲心動圖對診斷升主動脈夾層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對觀察主動脈內分離的內膜片擺動症及主動脈夾層的主動脈真假雙腔征非常可靠, 並可見主動脈根部擴張、主動脈壁增厚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且易識別併發症, 如心包積血、胸腔積血等。

4.電腦斷層掃描(CT)

CT可顯示病變的主動脈擴張, 發現主動脈內膜鈣化優於X線平片, 如果鈣化內膜向中央移位提示主動脈夾層, 如果向週邊移位元提示單純主動脈瘤。 由於它的掃描垂直於主動脈縱軸, 故比動脈造影更易檢測撕裂的內膜垂直片。

5.磁共振成像(MRI)

MRI與CT效果類似, 但與CT相比, 它可橫軸位、矢狀位、冠狀位及左前斜位等多方位、多參數成像,

且不需使用造影劑即可全面觀察病變類型和範圍及解剖形態變化, 其診斷價值優於多普勒超聲和CT, 診斷主動脈夾層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達90%以上, 尤其是當主動脈夾層呈螺旋狀撕裂達腹主動脈時, 仍能直接顯示主動脈夾層真假腔, 更清楚地顯示內膜撕裂的位置以及病變與主動脈分支的關係。 其缺點是費用高, 不能用於裝有起搏器和帶有節、鋼針等金屬物的病人, 不能滿意顯示冠狀動脈及主動脈瓣情況。

6.數位減影血管造影(DSA)

少創性的靜脈注射DSA, 對B型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基本上可取代普通動脈造影。 可正確發現主動脈夾層的位置與範圍, 主動脈血流動力學和主要分支的灌注情況, 部分病人在DSA可清楚見到撕裂的內膜片,

易於發現主動脈造影不能檢測的鈣化。 但對A型或Marfan綜合征升主動脈夾層, 靜脈DSA有其局限性, 分辨力較差, 常規動脈造影能發現的內膜撕裂等細微結構可能被漏診。

7.主動脈造影

目前多採用經動脈逆行插管造影的方法, 最大優點是能證實內膜撕裂的入口和出口、明確主動脈分支受累情況、估測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嚴重程度等, 大多數外科醫生仍認為在確立診斷、制定手術計畫時主動脈造影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