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珍珠菜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南京民間藥草》

【拼音名】Zhēn Zhū Cài

【別名】扯根菜、矮桃、狗尾巴草、山高粱、山地梅、山酸湯稈、黃參草、大紅袍、山馬尾、山高梁、山地梅、山酸湯稈、黃參草、大紅袍、山馬尾、通筋草、白花蓼草、寥子草、紅根草、狼尾草、野荷子、荷樹草、金雞土下黃、紅頭繩、水荷子、矮腳荷、赤腳草、紅絲毛、高腳酸味草、大酸米草、酸罐罐、狼尾巴花、珍珠草、調經草、閹雞尾、勞傷藥、伸筋散、九節蓮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虎尾珍珠菜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40-100cm。 全株多少被黃褐色捲曲柔毛。

根莖橫走, 淡紅色;莖直立, 單一, 圓柱形, 基部帶紅色, 不分枝。 單葉互生;近於無柄或具長2-10mm的柄;葉卵狀橢圓形或闊披外形, 長6-14cm, 寬2-5cm, 先端漸尖, 基部漸狹, 邊緣稍背卷, 兩面疏生毛和黑色腺點。 總狀花序頂生;盛花期長約6cm, 花密集, 常轉向一側, 後漸伸長, 果時長20-40cm;花梗長4-6mm;苞片線狀鑽形, 比花梗稍長;花萼5裂, 裂片狹卵形, 長2.5-3mm, 先端圓鈍, 周邊膜質, 有腺狀緣毛;花冠白色, 長5-6mm, 5裂片, 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mm, 裂片狹長圓形, 先端圓鈍;雄蕊內藏, 5數, 花絲基部約1mm, 連合併貼生於花冠基部, 分離部分長約2mm, 被腺毛;花藥長圓形, 長約1mm;子房卵珠形, 花柱稍短於雄蕊, 長3-3.5mm。 蒴果近球形, 直徑2.5-3mm。 花期5-7月, 果期7-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路旁、溪邊草叢中等濕潤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等地。

【化學成份】含紫雲英甙(astragalin), 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 山柰酚-3-O-芸香糖甙(kaempferol-3-O-rutinoside)和山柰酚-3-O-(2, 6-二-O-吡喃鼠李糖基)吡喃葡萄糖甙[kaempfer-ol-3-O-(2, 6-di-O-rhamnopyranosyl)glucopyranoside][1], 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 3-O-甲基槲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1→2)吡喃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抗腫瘤 珍珠菜黃酮甙625mg/kg腹腔注射, 連續15天對小鼠宮頸癌(U14)、連續8天對小鼠肉瘤-180(S180)、連續14天對艾氏腹水癌實體型(ESC)均有抑制作用, 對小鼠網織細胞瘤腹水型、淋巴肉瘤也有效;273mg/kg腹腔注射連續7天, 對大鼠瓦克癌(W256)有抑制作用。

【毒性】毒性:珍珠菜黃酮腹腔注射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1450mg/kg。

【性味】苦;辛;性平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散瘀;解毒消癰。 主水腫;熱淋;黃疸;痢疾;風濕熱痹;帶下;經閉;跌打;骨折;外傷出血;乳癰;疔瘡;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或泡酒;或鮮品搗汁。 外用:適量, 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附方】①治月經不調:蓼子草、小血藤、大血藤、當歸、牛膝、紅花、紫草各二錢。 泡酒一廳。 每服藥酒五錢至一兩。 (名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婦女白帶:狗尾巴草。 煎湯服。 (《江蘇藥材志》) ③治腳腫:蓼于草莖葉。 熬水外洗。 (《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小兒疳積:珍珠菜根六錢, 雞蛋一個。 水煮, 服湯食蛋。 (《江西草藥》) ⑤治再生障礙性貧血:珍珠菜一至二兩, 虎刺一至二兩。 煎水, 去渣濾液, 入豬肉一至二兩同煮服, 每日一劑。 如腹脹顯著者加芫花全草, 皮膚腫者加葫蘆瓢、泥鰍、小麥饅頭幹、大蒜子適量。 服藥後稍有頭昏, 但不需停藥。 (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⑥治痢疾:珍珠菜半斤。 水煎服, 每日一劑。 ⑦治跌打損傷:珍珠萊根、馬蘭根各五錢。

酒水各半煎服。 ⑧治咽喉腫痛:鮮珍珠菜根、鮮青木香根各三錢。 切碎搗爛, 加開水適量, 擂汁服。 ⑨治乳癰:珍珠菜根五錢, 蔥白七個。 酒水各半煎服。 (⑥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⑩治急性淋巴管炎:鮮紅絲毛搗爛外敷。 ((陝西中草藥》) ⑩治蛇咬傷:狼尾草一棵。 打爛混酒調和塗傷口處。 (《江蘇藥材志》)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散血。

2.《貴州民間方藥集》:利尿。 治水腫, 小兒疳積。

3.《四川武隆藥植圖志》:開胃。

4.《貴陽民間藥草》:行血調經, 外洗消腫。

5.《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腰背四肢扭傷。

6. 蘇醫《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治蛇咬傷, 乳腺炎, 白帶過多, 癰癤, 鼻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