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

健身,科學指導少不了

科學的健身指導不僅能幫健身者躲開運動誤區、避免受傷, 還能讓健身事半功倍

筆者的鄰居小夕酷愛健身, 平板支撐是每天的必練項目。 最近, 她剛突破了3分鐘卻悶悶不樂起來。 詢問後得知, 原來是近日網上有些關於平板支撐堅持10秒鐘效果最佳的熱議, 讓她無所適從。

自己練的是對是錯?小夕無法辨別。 好在有專家出面釋疑解惑了:平板支撐練習中重要的是掌握動作要領, 堅持時間是因人而異的。 例如:初學者或不經常參加鍛煉的人可以嘗試一次10秒鐘、反復多次練習;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有一定健身基礎的人可在能力範圍內自主控制時間,

但也不宜太長。 這下小夕釋然了, 科學的健身指導讓她化鬱悶為動力, 開啟了健身故事的新篇章。

其實關於平板支撐的討論, 只是人們日常健身的一個縮影。 當前, 還有不少健身者因缺乏科學指導而步入誤區。 歇了一個冬天, 春天陡然增加運動量;現在天熱了, 不熱身就直接開練;盲目模仿健身小視頻動作……這些健身誤區看似不起眼, 傷害可能卻不小。 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健康, 時間一長很容易引發運動疾病。 因此, 要想避免運動傷害, 取得良好的鍛煉效果, 掌握健身知識必不可少。 比如:運動量的增加要循序漸進, 活動前熱身要全面到位, 跟著視頻練習前要瞭解動作要領和發力部位等。

當下, 隨著人們健身熱情的高漲, 各種健身方式越來越多, 大家對科學指導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為此, 去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發佈了《全民健身指南》, 就體育健身活動方式、強度和時間等問題給出了專業的指導。 而後, 各地陸續舉辦了健身知識大講堂、科學健身指導進公園和社會體育指導員跟蹤服務等活動。 如今, 現場活動網路直播, “健身處方”私人訂制等方便又新穎的指導方式也應運而生, 為老百姓健身提供了理論支撐。

目前, 科學健身指導活動多樣、方式翻新, 呈現出不錯的局面, 但供給不足、範圍有限、水準不齊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想要為更多健身者保駕護航, 政府、市場等不同主體還需相互協作、共同探索。

不過, 健身歸根到底還是靠健身者自己繃緊科學運動的弦, 主動瞭解學習相關知識, 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受傷, 讓健身卓有成效。 (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