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過年須防“老人低溫癥”

老年人的體溫持續在35攝氏度以下, 醫學上便稱作“老人低溫癥”。 老年人容易罹患此病, 是因為老人的身體機能都已老化, 體內產熱減少, 能夠覺察到溫度降低的身體機理, 已經喪失了敏感, 在與寒冷的接觸中, 皮膚血管反應比較遲鈍, 不能很好地收縮, 丟失的熱量也比較大, 因而不能使體溫維持在一定的水平。

老年冬季低溫癥的形成一般需要數天時間。 當老人體溫降到35-36攝氏度時, 一般自己還能訴說寒冷, 但有嗜睡、無精打采的癥狀;若體溫低于35攝氏度, 就可能出現意識障礙, 此時老人的皮膚往往表現蒼白,

摸上去有冰涼的感覺, 有時還可發現紫癜或水皰, 面部常腫脹, 肌肉僵硬, 很少有寒戰反應, 甚至還會出現呼吸心跳減慢的癥狀, 如不及時采取措施, 可以發展到心跳驟停。

建議措施:

預防“老人冬季低溫癥”, 首先要注意老人的保暖, 除了御寒衣被要充足外, 老人的居室溫度最好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 睡眠時, 床上要采取一些保暖措施;其次, 要鼓勵老年人冬季多參加一些活動, 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種花養鳥等等;此外, 在飲食方面, 老年人冬季應多進食一些高熱量的食物, 但不宜多飲酒, 有些人以為飲酒可以御寒, 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飲酒只會幫助身體散熱, 酒后會倍覺寒冷。

對于已患有低溫癥的老人, 如果癥狀較輕,

家人可先采取保暖措施, 看能否使老人的身體溫暖起來;如果老人體溫不能回升, 則要盡快送醫院, 請醫生治療。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對患有冬季低溫癥的老人, 有些藥物是應當禁忌的, 如冬眠靈、安定、甲基多巴、阿米替林等, 這些藥物可抑制下丘腦后部體溫調節中樞, 促進周圍血管擴張, 抑制血管收縮, 干擾碳水化合物代謝, 還可通過降低患者對寒冷的反應, 使得病情加重。 所以, 老年人應少用或不用這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