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橘紅的功效與作用 理氣健脾消食

導語:橘紅即是去橘絡後的橘皮。 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後採收, 用刀削下外果皮, 曬乾或陰乾。 外表面黃棕色或橙紅色, 存放後呈棕褐色, 密佈黃白色突起或凹下的油室。 內表面黃白色, 密佈凹下透光小圓點。

橘紅的功效:

橘紅為芸香科植物化州桔或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外層果皮。 別名:芸皮、芸紅, 有散寒, 燥濕, 利氣, 消痰的功效。 用於風寒咳嗽, 喉癢痰多, 食積傷酒, 嘔惡痞悶。

《本草綱目》:橘皮“和中理胃藥則留白, 下氣消痰藥則去白” ;“橘紅溫燥之性勝於橘皮, 並兼發表散寒, 外感風寒咳嗽痰多者用之為宜”。 化橘紅無發散之性, 兼能消食, 咳嗽痰多又兼食積或消化不良者用之較宜。

橘紅的作用:

桔紅化普、理氣、健脾、消食、燥濕、醒酒、消油膩、寬中、解蟹毒。 主治:化痰止咳、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哮喘、喉癢痰多、胸中痰滯、嘔吐呃逆、飲食積滯、食積傷酒、嘔惡痞悶、長期胃痛、氣痛等有獨特療效。

1、橘紅治乳癰, 未結即散, 已結即潰, 極痛不可忍者:陳皮(湯浸去白, 日干, 面炒黃)為末, 麝香研, 酒調下二錢。 (《聖惠方》橘香散)

2、橘紅治嘈雜吐水:真橘皮(去白)為末, 五更安五分於掌心舐之, 即睡。 (《怪證奇方》)

3、橘紅治風痰麻木:橘紅一斤, 逆流水五碗, 煮爛去滓, 再煮至一碗。 頓服取吐。 不吐加瓜蒂末。 (《摘元方》)

4、橘紅治痰飲為患, 或嘔吐憨心, 或頭眩心悸, 或中脘不快。 或發為寒熱, 或因食生冷, 脾胃不和: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 白茯苓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上細銼, 每服四錢, 用水一盞, 生薑七片, 烏梅一個, 同煎六分, 去滓熱服, 不拘時候。 (《局方》二陳湯)

5、橘紅治產後脾氣不利, 小便不通:橘紅為末, 每服二錢, 空心, 溫酒下。 (《婦人良方》)

6、橘紅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

煎揚飲之, 甚良。 (《談野翁試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