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楮頭紅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Chǔ Tóu Hó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Nepal Fleshspike

【別名】風樻鬥草、衛環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楮頭紅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rcopyamis nepalensis Wal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鮮用或切碎曬乾。

【原形態】直立草本, 高10-30cm。 莖四棱形, 肉質, 無毛。 葉對生;葉柄長0.8-2.8cm, 具狹翅;葉片膜質, 廣卵形或卵形, 長2-10cm , 寬1-4.5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或近圓形或近圓形, 微下延, 邊緣具細鋸齒, 葉面被疏糙伏毛, 背面被微柔毛或幾無毛;基出脈3-5。 聚傘花序, 生地分枝頂端, 有花1-3朵, 基部具葉狀苞片2;花梗長2-6mm, 四棱形, 棱上有狹翅, 裂片4, 頂端平截, 偏斜, 另一側具小尖頭, 長約7mm;雄蕊8, 等長, 花絲向下漸寬, 花藥長為花絲的1/2, 藥隔基部下延成極短的距或微突起, 上彎;子房下位, 4室, 頂端具膜質冠, 冠緣淺波狀, 微4裂。 蒴果杯形, 具4棱, 膜質冠伸出萼1倍, 宿存萼及裂片與花時同。 花期8-10月, 果期9-12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00-3200m的密林下陰濕的地方或溪邊。

資源分佈:分佈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廣西、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多乾燥皺縮, 長約15cm。 莖四棱形, 直徑1-2mm, 無毛, 表皮紅色或棕色, 偶有折色斑點。 葉對生, 多皺縮破碎, 黃色或黃綠色, 橢圓形或狹卵形, 長2.0-6.1cm, 寬1.0-3.3cm, 基產淺心形, 邊緣細齒及緣毛。 聚傘花序頂生, 花紫色, 直徑約1.5cm;萼筒杯狀, 4裂片。 氣微, 味酸。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歸經】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平肝;利濕解毒。 主肺熱咳嗽;頭目眩暈;耳鳴;耳聾;日赤羞明;肝炎;風濕痹痛;跌打傷腫;蛇頭疔;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 外用: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四川中藥志》:清肺熱, 祛 肝火, 治風濕痹痛、耳鳴、耳聾及目霧羞明。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