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千日紅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Qiān Rì Hónɡ

【別名】百日紅、千金紅、百日白、千日白、千年紅、呂宋菊、滾水花、沸水菊、長生花、蜻蜒紅、球形雞冠花、千日嬌

【來源】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千日紅的花序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om phrena globosa L.。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摘花序或拔取全株, 鮮用或曬乾。

【性味】甘;微鹹;性平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清肝明目;解毒。 主咳嗽;哮喘;百日咳;小兒夜啼;目赤腫痛;肝熱頭暈;頭痛;痢疾;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花3~9g;全草15~30g。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1.《福建民間草藥》:祛風, 鎮肝, 退熱, 明目。 2.《南寧市藥物志》:清肝明目,

散結消癭。 治瘰鬁初起, 肝熱目痛, 血壓高頭痛。 3.《廣西中藥志》:花序:涼血消腫, 止痙咳。 治百日咳;外治瘡瘍腫痛。 民間治月經不調。 全株煲水外洗, 治跌打瘡癤。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