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無患子中仁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Wú Huàn Zǐ Zhōnɡ Rén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無患樹的種仁。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無患子條。

【化學成份】見無患子條。

【性味】《綱目》:辛, 平, 無毒。

【功能主治】

消積辟惡。 治疳積, 蛔蟲病, 腹中氣脹, 口臭。

①《本草拾遺》:燒令香, 辟邪惡氣。

②《綱目》:煨食辟惡, 去口臭。

③《嶺南采藥錄》:煆食之, 治小兒五疳及鵝喉。

④《南寧市藥物志》:清膀胱熱。

⑤《廣西中藥志)):煨食治蛔蟲。

【附方】

①治小兒疳積:無患子仁六、七枚(煨熟), 蘇鼠一隻(煆灰)。 共研為散, 分三、四次蒸豬肝食。 (《嶺南草藥志》)

②治小兒腹中氣脹:無患子仁三、四枚, 煨熟良。 (《嶺南草藥志》)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