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蚊子能否傳播乙肝

天氣熱了, 蚊子增多, 一些人又開始擔心蚊子傳播乙型肝炎的問題。

1975年, 科學家紐柯克和他的同事做了個實驗, 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兩種蚊子(埃及伊蚊和環跗庫蚊)和兩個物種(臭蟲和長紅獵蝽)體內的命運。 蚊子、臭蟲和長紅獵蝽均被HBsAg陽性的血液飼養。 研究人員發現, 病毒在進入蚊子體內後幾小時就檢測不到了, 而臭蟲和長紅獵蝽在吸血後5周時間仍能在體內檢測出病毒。 據此他們認為, 蚊子的消化道能釋放一種蛋白酶, 殺死乙型肝炎病毒。

除此外, 越來越多的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研究證明,

乙型肝炎不會通過蚊子叮咬傳播。 有科學家用吸了HBsAg陽性患者血液的蚊子, 去叮咬猴子和黑猩猩, 但得到的結果是試驗動物沒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一些科學家在瘧疾流行率較高的地區長期觀察, 監測結果顯示, 在蚊子叮咬的高峰季節, 並沒有發現急性乙型肝炎的發病率像瘧疾一樣明顯升高。

乙型肝炎病毒在蚊子體內不能生存, 經過蚊子的消化會很快死亡。 蚊子吸血時注入人體的是它消化道分泌的唾液, 而不是血液。 所以, 據目前研究所知, 蚊子不能傳播乙型肝炎。 (蔡晧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