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專家:禽流感并沒那么可怕

有研究指出每年候鳥因繁殖、越冬而遷徙前后恰好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發生季節, 同時候鳥遷徙路線與發生疫情的地點是重疊的。 研究了不同種類、分布在不同地區可能傳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候鳥, 發現候鳥遷徙路徑中的沼澤和湖泊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存在和傳播的重要地帶。

另外按生活環境分, 候鳥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濕地鳥, 一種是林鳥。 一般而言, 候鳥在遷徙過程中也會盡量選擇和原來居住地相同的環境。 而候鳥一旦感染病毒, 不可能處以像家禽一樣被簡單撲殺的方式。

當遷徙季節到來, 病毒可能隨著鳥類的遷徙, 飛出亞洲, 越過喜馬拉雅山脈, 經過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 最后傳遍全球。 事實不幸而言中, 前幾年青海湖候鳥暴發禽流感之后, 中國的新疆、西藏地區, 以及蒙古、哈薩克斯坦等國也爆發了候鳥疫情。 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定這些地方疫情的病毒來源, 但鳥類在遷徙中傳播可怕病毒, 對于正在面對擴散的禽流感的人類, 無疑是雪上加霜的噩夢。

但是, 由于候鳥自身不斷適應病毒, 會對病毒產生抵抗力, 因此近年候鳥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率越來越低。 只要注意不要讓野禽與家禽交叉接觸, 并加強對候鳥的監測, 家禽是不易因候鳥遷徙而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

對禽流感保持高度警惕, 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是必要的, 但用不著過于緊張, 更無須無謂恐慌。 正如很多專家所言, 盡管禽流感曾經給人類帶來過嚴重的問題, 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威脅, 但前幾年多次發生的禽流感仍然只是在動物間傳播, 由動物傳染至人的情況還非常少。 而且, 禽流感即使傳人也需要一定的變異過程, 并非說變就變。 禽流感病毒進入體內之后, 會遭受到人體本身免疫力和藥物的“圍追堵截”, 一些病毒有可能在這些打擊之下被消滅掉, 而有些病毒可能在體內發生變異, 這樣就會造成人傳人。 但是這個過程并非那么簡單, 究竟是否能傳人, 如今還沒有任何的證據能得到證明。 據世衛組織的研究報告,

目前全世界數百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均為散發病例, 病毒來源均為禽鳥。 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證明禽流感病毒具有人傳人的能力。

預防禽流感的最好方法

預防禽流感的最好方法是增強自己的抵抗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倡導均衡的飲食, 進行適量的運動,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居家應勤洗手, 勤通風, 并加強室內空氣流通, 切勿吸煙。 不要去人煙稠密和空氣流通欠佳的地方。

要盡可能避免接觸家禽及其他雀鳥以及其糞便。 如家中飼養雀鳥, 應避免和它們親密接觸, 處理它們的糞便時應戴上手套。 接觸它們或它們的糞便后, 必須用皂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不撿死鳥, 不吃野生禽鳥, 不食禽肉。 食用蛋類要徹底煮熟,

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搞好廚房衛生, 解剖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徹底洗手。

當自己或周圍人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癥狀時, 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