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立春為什麼要吃蘿蔔?

導讀:立春有啃蘿蔔的習俗, 稱為“啃春”。 那麼立春為什麼要吃蘿蔔呢?立春吃蘿蔔有什麼意義?相信不少人都想知道立春為什麼要吃蘿蔔, 下面為你揭秘答案。

立春為什麼要吃蘿蔔?

立春了, 要啃上幾口大蘿蔔, 這是很多地方立春的習俗之一。 立春為什麼要吃蘿蔔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時, 無貴賤皆嚼蘿蔔, 名曰‘咬春’。 ”清《燕京歲時記》載: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 謂可以卻春困也。 吃蘿蔔不僅可以解春困, 還可以增強婦女的生育機能, 立春蘿蔔又稱為“子孫蘿蔔”。

中醫認為, 春季保健,

應該要特別注意對我們的肝臟進行保養, 因為春季是屬於陽氣開始升發的特點。 所以, 根據以上特點, 應多吃一些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 而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 這其中, 蘿蔔正是立春時節最佳的保健食物。

蘿蔔又名萊菔, 它生熟食用皆宜, 生用味辛性寒, 熟用味甘性微涼, 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有“小人參”之美稱。 民間也有“蘿蔔上市, 醫生沒事”的記載。

蘿蔔中還有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廢物, 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 尤其是白蘿蔔或者水蘿蔔, 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進消化的作用。 通常, 酶能夠吸收食物中的澱粉, 更能化解胃中的積食, 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 預防胃痛和胃潰瘍。

民間認為“蘿蔔頭辣、尾燥、腰正好”,

專家也提醒, 蘿蔔分段吃, 營養各不同:蘿蔔的頂部含維生素C最多, 宜爆炒和煮湯;中間段含糖量較高, 可切絲涼拌;尾部辛辣, 含澱粉酶和芥子油, 適宜醃拌……平時家裡人少時一根大蘿蔔一次吃不完, 可以豎著剖開吃一半, 這樣蘿蔔的頭、腰、尾都在菜裡, 營養均衡。

立春吃蘿蔔的傳說

在立春時刻, 不論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幾口蘿蔔, 這習俗叫啃春。 要說這啃春習俗的來歷, 還有個神奇的傳說。

傳說, 遠古的時候, 人們在狩獵的同時, 開始搞點農業, 那時候三皇五帝也都把種糧列為萬行之本。 鄉人呢, 更是以種糧為天職。 所以, 不論三皇五帝, 還是鄉人百姓, 對一歲之首的春, 更是心裡十分重視。 那時候, 人們到了立春這天, 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 儀式來慶祝。

有一年的立春前, 當人們收拾俐落田地場院, 準備熱熱鬧鬧迎接立春時, 不料, 瘟疫四起, 使得所有人都傳染上了一種說不出的疾病。 這種病很怪, 人人心虛氣短, 失神落魄, 沒有一丁點精神, 那模樣真像喝醉了酒似的,

個個都是頭重腳輕, 連抬抬手的力氣也沒有。

立春前一天, 一個老道打扮的人來到了一個村莊。 他見村莊裡靜得聽不到雞鳴狗叫, 更不見有人走動, 覺得奇怪萬分。 他來到了村邊的一戶人家, 敲敲門, 沒人應聲。 門虛掩著, 他尋思了一下, 便說著:“屋裡有人嗎?”推門進屋。 屋裡的炕上躺著五口人, 個個臉色焦黃, 昏沉沉像睡著一樣, 滿屋塵土, 看樣子已是有些日子沒人打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