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有效補鈣必須知道的事

很多人需要補鈣, 鈣質在我們生命中的意義想當重大, 所以當人們有了補鈣意識的時候, 幾乎就都一窩蜂地瘋狂補了起來。 其實, 正確的不該還需要遵循幾大原則, 才能真正讓你補的放心, 補出健康。

有研究證實:在受試的雙胞胎兒童和青少年中, 一名補鈣, 另一名不服鈣劑;在一兩年內, 雙胞胎中補鈣者的骨密度增加大於另一名未補鈣的相應對照者, 但停止補鈣兩年後, 補鈣者與對照者的骨密度沒有大的差別。 說明骨骼是不斷再建的, 骨骼中的鈣也是不斷更新的, 堅持膳食中的鈣營養對維持骨的健康有重要意義。

胎兒從母體得到的鈣, 有99%用來製造骨骼, 僅剩下1%以離子鈣的形式游離在血液中, 叫做血清鈣。 但資料表明:降生以後, 每個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鈣境地。 任何年齡的人都缺鈣, 兒童和老年人更為嚴重。 科學家發現, 自20歲開始, 骨骼的總重量以每年1%的速度在遞減, 50歲以後, 骨總重量已減輕30%──這是一個科學而又驚人的結論。

由於鈣饑餓, 導致了體內的所謂鈣搬家。 就是說, 骨頭的鈣不斷脫逸到血液中去維持血清鈣的正常水準。 骨鈣同血清鈣之間的比例, 必須長期保持著平衡, 否則, 就會產生鈣搬家, 這樣的反常鈣代謝失衡。 一個人在數天或一二個月內的鈣饑餓暫不影響血清鈣, 但若照此下去, 就會發生缺鈣疾病了:兒童表現為毛髮稀疏、厭食、煩躁夜驚、佝僂病等;青少年的骨骼發育不良,

視力障礙等;孕婦的腰腿酸痛, 並影響胎兒發育, 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骨質退行性增生、結石症、 高血壓 、糖尿病、癡呆症等等。

鈣在生命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吃著含鈣的食物, 如豆類、乳製品、水產品、殼類、骨類等, 身體還會缺鈣呢。 原來, 食物中含的鈣, 多屬於溶解的鈣鹽, 不容易被吸收。 更因為與穀類、菜肴同進餐時, 穀物含有的植酸或肉類含有的脂酸, 都會把鈣變成不溶性的鈣鹽而無法被吸收。 按現代營養標準的計算是:我國成人需鈣(指離子鈣)的生物劑量, 不得少於800毫克, 小兒不得少於1000毫克。 可惜長期以來,

醫藥界把鈣鹽錯誤地當成純鈣(即離子鈣)計算了, 以致過去許多藥用鈣都起不了真正的補鈣功效。 幸好近年來已發現這種謬誤, 並加以糾正。 一個分子鈣, 一個 離子鈣 , 僅一字之差, 導致了人類的一場世界性的鈣革命!

缺鈣就得補鈣, 人人都應提高補鈣的意識, 問題是, 補什麼樣的鈣, 該怎樣補?儘管長期以來, 醫界公認補鈣是個難題, 但理想的鈣劑應具備的三大條件, 即①既含有高數量、又含有高品質的純鈣;②能充分溶解;③服用後易被吸收、利用。 目前已研製出許多的、越來越符合科學要求的、新型安全高效鈣營養強化劑。

日常食物中, 鈣的來源以牛羊乳及乳製品為最好, 不僅含量豐富, 且吸收率高。 已查明, 蝦頭蝦殼中含鈣量很高,

達2000毫克/100克, 溶解度好, 是一種生物蛋白鈣晶體的理想補鈣物, 吃蝦取殼肉是不科學的!含鈣豐富的常用食物, 除上述外還有豆類(黃豆、青豆、黑豆等及其製品)、核桃、芝麻、髮菜、海帶等。

請記住:補鈣最好是在飯前一小時空腹服用。

(1)平衡膳食是基礎。 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要常吃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這些食物中的含鈣量較高。 合理安排的平衡膳食, 其中的鈣含量可以達到推薦供給量的標準。 國務院提倡的大豆行動計畫及學生奶計畫就是補鈣的最好途徑。

(2)從營養預防鈣。 缺乏有關疾病和減少老年性骨質疏鬆程度的角度, 膳食中應有充足的鈣。 膳食改善後, 不足的部分根據需要選用鈣劑:

(a)鈣製劑必須不含有害成分。 如由天然的貝殼或動物骨骼製備的鈣製劑, 應避免使用有污染的原料及避免其對胃腸的刺激作用。

(b)膳食中鈣存在的化學形式似乎不是影響鈣吸收的主要因素。 而受試者的年齡、生理狀況、體內鈣的存留情況、攝入鈣量的多少、膳食中其他成分(如蛋白質、磷等)對鈣的吸收、利用有較大影響。 一般說來, 每份鈣製品中含元素鈣的量和消費者對補鈣計畫的經濟承受能力是選擇鈣製劑類型的參考標準。

(c)補鈣劑的顆粒要能分散, 與食物混合或飯後服用者吸收較好;分次比集中服用的效果好。 在有胃酸的條件下, 碳酸鈣也可以被吸收。 胃酸缺乏者, 有機酸鈣, 如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等水溶性製劑比較容易吸收。

(d)在食物中原有鈣水準的基礎上, 補充鈣劑的劑量以膳食中鈣的總量能達到推薦的每日膳食供給量水準的效果為好。

(e)補鈣計畫是一長期過程, 不可能在短期內見到效果。 有研究證實:在受試的雙胞胎兒童和青少年中, 一名補鈣, 另一名不服鈣劑;在一兩年內, 雙胞胎中補鈣者的骨密度增加大於另一名未補鈣的相應對照者, 但停止補鈣兩年後, 補鈣者與對照者的骨密度沒有大的差別。 說明骨骼是不斷再建的, 骨骼中的鈣也是不斷更新的, 堅持膳食中的鈣營養對維持骨的健康有重要意義。

(f)應注意補鈣的安全性問題, 目前認為每日鈣元素總量不要超過2000毫克。

(g)補鈣劑應含有維生素D, 維生素D的推薦供給量為每日10微克(400國際單位), 不可過量。

(3)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運動和曬太陽。運動員的骨密度大於靜坐較多的人群;同一個人上臂優勢側的骨密度也大於另一側,說明運動可以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強度。多運動還可以增加身體的平衡能力,減少摔跤幾率和骨折發病率。多曬太陽可以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儲存,維生素D的活性代謝產物有助於鈣在腸道的吸收。

不可過量。

(3)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運動和曬太陽。運動員的骨密度大於靜坐較多的人群;同一個人上臂優勢側的骨密度也大於另一側,說明運動可以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強度。多運動還可以增加身體的平衡能力,減少摔跤幾率和骨折發病率。多曬太陽可以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儲存,維生素D的活性代謝產物有助於鈣在腸道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