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一定要掌握的戶外運動自救技巧

廣州女大學生任安兒在徒步穿越新疆的途中失聯最終罹難的消息令不少人倍感唏噓, 在全民健身的熱潮下逐漸受到追捧的戶外運動, 也再次因安全問題引發熱議, 如何在享受戶外樂趣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更成為了公眾最關心的話題。 近日, 資訊時報記者就如何正確進行戶外運動急救的問題, 對洛陽、風月兩位戶外運動教練以及廣東省中醫院急救科醫生鄭丹文進行了獨家專訪。 專題策劃鄭少山 專題撰文 資訊時報記者 楊杏萍

【迷路篇】

在戶外運動, 特別是徒步、定向越野、登山等在野外開展的運動項目中,

迷路是最常見的事故之一。 戶外運動專家洛陽、風月表示, 在野外迷路後, 關鍵是使用正確方式報警求援, 這將大大增加你被找到的機會。

正確求救方法:

●意識到自己迷路後, 不要慌亂, 保持冷靜。

●儘快通過電話呼叫救援, 如無法準確描述自己所在位置, 應盡可能詳細地將自己出發位置、方向、行走時間、周圍景色描述出來, 以便救援方推測出具體區域, 提高搜救效率。

●等待救援的過程中不要再次移動, 停在原地等待搜救人員的到來。 如遇到不可控因素必須離開(如惡劣天氣、野獸及其他可預見將威脅到生命安全的危險), 必須設法告知救援方自己離開的方向, 並沿途留下明顯標記。

●保持心情平靜和愉悅,

不要焦慮慌亂。 可通過交談、進食、睡覺(雪地、雨天及惡劣天氣時不能睡)等方式轉移注意力, 避免不必要的活動, 盡可能保存體力。

●如無法通過電話通知外界, 利用聲音、光影、狼煙等方式持續發送求救信號, 求救信號遵循“有規律且持續”的原則, 如連續敲擊三次, 停頓一下後再重複敲擊三次, 以吸引路過的其他人員的注意力, 為自己創造盡可能多的獲救機會。

●團隊迷路時不要分散找路, 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單獨行動。 如必須有人出發尋求救援, 盡可能平均分組, 最好保證兩組內都有男性同伴。 求救組出發後, 留守成員堅守原地等候救援。

專家提示:

風月:

在前往野外、雪山等人煙稀少的區域探險時, 一定不可以隻身前往。

要與熟悉的人結伴同行, 不要到了當地才臨時組隊。 團隊人數起碼4人以上, 同伴中保證有男性同伴和兩名以上有探險經驗的人員。

【救護篇】

受傷是我們最不願看見卻無法避免的事情, 因此一些基本的救護知識和技巧無疑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常識。 在戶外運動中, 這些救護方法更顯得尤為重要。

基礎救護方法:

●皮外傷

在遇到野外擦傷、劃破皮等皮外傷時, 首先應儘快完成傷口的清潔和止血工作, 在無專用醫療消毒劑的情況下, 可使用涼開水沖洗傷口, 如需使用自然環境中的水, 儘量煮沸晾涼後再用, 避免水中細菌導致傷口感染。

創面較小的傷口在已止血且能保證傷口不會受到二次擦碰的情況下,

不要使用止血貼。 較大、較深的傷口或出現血流不止的情況, 更不要使用止血貼, 使用醫用紗布按住傷口並儘快就醫。

●食物中毒

誤食野外食物後如感覺不適, 儘快用摳喉等方式催吐, 吐完後喝下大量清水並儘快就醫。

在戶外除非萬不得已, 不要採摘任何東西食用, 非吃不可時, 優先選擇漿果。

●蛇傷

被任何蛇咬傷後, 第一時間撥打120求救(一定要強調自己被毒蛇咬了), 並就地休息, 不要移動傷肢, 等待救援。

可服用蛇藥(藥店有售), 蛇藥有清熱解毒功效, 可起輔助治療作用, 但不起決定性治療作用。 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劑量服用, 不可盲目超量服用, 以免讓身體產生不良反應, 適得其反。

有條件的情況下, 可利用負壓裝置(如去掉針頭的注射器)將傷口處的血液吸出,

禁止用嘴直接吸吮。

盡可能記住咬你的蛇的外貌特徵, 並告知救援人員。

以上方法同樣適用於毒蟲叮咬的處理。

專家提示:

鄭丹文:

如果你不確定你有專業救助能力, 最好不要盲目做任何救治, 更不要用電視劇裡的方法自救或施救, 很多情況下做多錯多。

=============分頁符=============

【自然災難篇】

在天災面前, 生命脆弱得不堪一擊。 不在惡劣天氣出行是對大自然的敬畏更是對生命的尊重, 在出行前查詢目的地的天氣情況和地理特點更是一種必要準備工作。

突發天災自救法:

●雷雨

雷雨降臨時如身處空曠平地、森林等易引雷區域, 應迅速停下腳步並丟棄身上所有金屬物品, 並迅速蹲下(如背包為防水面料,

可坐在背包上, 不能坐在地上), 雙手抱頭, 盡可能將身體蜷縮成一團。 如有條件, 做好防雨措施, 避免衣服被打濕。

雷聲遠離後15分鐘左右後方可起身, 並儘快轉移到安全地帶。 團隊出行遇雷時, 成員必須分散開來。

●水流

大多數情況下, 平地安全性高於水域, 除非萬不得已, 不要輕易選擇穿越水域。 一定要這麼做時, 脫下衣服穿越, 穿越完成後再穿回衣服, 避免衣物弄濕導致失溫。 穿越河流前盡可能找根粗長的木棍, 除了可輔助支撐身體降低失足風險外, 也可測試水高, 避免突然踩空遇險。

專家提示:

洛陽:

我們有句話——“山永遠在那裡”。 永遠不要試圖克服惡劣天氣, 沒有任何一次旅遊值得你冒生命危險。

專家檔案

●醫生專家

鄭丹文:醫學碩士, 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E-Training急診臨床核心課程培訓師,“醫師跑者協會”成員。

●運動專家

洛陽:廣州營地體育有限公司法人、中國登山協會中級戶外運動指導員、國際野外醫療協會第一出動人員(WFR)、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教練、廣州極限和登山運動協會教練。

風月:廣州營地體育有限公司教練、中國登山協會中級戶外運動指導員、廣州紅十字協會急救員、廣州極限和登山運動協會教練、PADI開放水域潛水夫、LNT初階講師、領攀戶外運動中心教練。 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E-Training急診臨床核心課程培訓師,“醫師跑者協會”成員。

●運動專家

洛陽:廣州營地體育有限公司法人、中國登山協會中級戶外運動指導員、國際野外醫療協會第一出動人員(WFR)、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教練、廣州極限和登山運動協會教練。

風月:廣州營地體育有限公司教練、中國登山協會中級戶外運動指導員、廣州紅十字協會急救員、廣州極限和登山運動協會教練、PADI開放水域潛水夫、LNT初階講師、領攀戶外運動中心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