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按摩四穴位養心防病 輕叩風池穴緩解疲勞

身體是由若干個經絡組成的, 身體有很多個穴位, 如果我們經常按摩一些穴位還能夠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我們身體就自帶4個“養心穴”, 不要小看它們, 如果你心情不好的話, 多按的話, 能夠讓你緩解的哦。 那麼具體是哪四個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按揉心包經可以緩解“心累”

心包經是沿著人體手臂前緣的正中線走的一條經脈, 起於胸中, 出屬心包絡, 下膈, 一直走到中指。 左右手臂各有一條。

可以沿著心包經的穴位逐個揉按, 每個穴位以痛為標準, 凡是按到痛的點就要多按幾下, 最好按到讓它感覺不痛了, 按壓的力度不需要太重, 按壓時多停留幾秒鐘。 平均每個穴位按摩2~3分鐘。

如果你覺得找穴位太麻煩的話, 也可以就直接的拍打心包經, 也就是說沿著經絡一點一點地拍打過去, 經常拍打的話, 能夠起到疏通氣機的作用。

2、捋捋膻中穴

膻中穴(兩乳之間)有寧心神,

開胸除悶等作用。

按摩時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 每次揉壓約五秒, 休息三秒。 生氣時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 可以達到順氣的作用。

3、輕叩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 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

輕輕的叩壓風池穴能夠起到明目醒腦的功效。

如果我們感到疲勞、焦慮或者焦慮的話就可以隨時的輕叩它。 輕叩的力度只要是感覺到有一點痛感就好了。

4、指壓合穀穴

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 拇指屈曲按下, 指尖所指處就是合穀穴。

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 按摩此穴對於神經性頭痛、失眠和神經衰弱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另外, 艾葉加醋泡腳可以緩解焦慮的症狀足底集結著五大臟腑的經絡, 用艾葉加上醋泡腳可以溫通氣血, 解鬱疏肝。 焦慮抑鬱往往是肝氣不疏、氣滯血凝所致, 而腳底經絡集結, 艾葉的溫通和醋的活血作用, 可以使氣血暢通, 經絡通暢, 從而達到疏肝理氣、活血解淤的功效。

每次可用溫水泡20分鐘, 再做做足底按摩, 特別是多按按太沖穴, 即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天氣漸漸轉涼, 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出現關節疼痛及手腳冰涼等症狀, 可以在專業醫師處進行對症的拔罐、艾灸治療。 此外, 按摩命門、神闕、關元這3個穴位有散寒益氣補腎的作用,

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巧按三個穴位可散寒補腎

命門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 為元氣之根本、生命之門戶, 故名命門。 命門之火衰微, 則寒邪易侵襲人體, 出現畏寒、關節疼痛等症狀, 因此, 此穴為壯陽補腎散寒的常用穴位。 操作方法:擦法(用手掌的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附著在一定部位, 進行直線來回摩擦)治療, 以透熱為度, 每日1~2次。

神闕穴在肚臍中, 臍乃“先天之結蒂, 後天之氣舍”, 是“五臟六腑之本, 元氣歸藏之根”, 可鼓舞一身之陽氣, 具有溫通陽氣、散寒通絡的作用。 操作方法:兩手相疊, 掌心對準並貼在神闕穴, 每次15~20分鐘, 每日1次。

關元穴位於腹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 它是人身陰陽元氣交關之處, 並且能大補元陽,

故名關元。 關元穴具有溫腎、散寒、益氣的作用, 是治療真陽不足、腎陽虛衰、寒凝血結、陰寒內積的常用穴位。 操作方法:擦法, 以透熱為度, 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