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有錢難買老來瘦”弊多利少

俗話說“有錢難買老來瘦”, 其實不然。

進入老年以後, 人體的基礎代謝不斷降低, 體內的許多成分會發生改變, 各種器官的功能減退, 也會存在各種慢性疾病。 有的老人消化系統功能明顯減退, 食物攝入減少而致消瘦。 也有的人相信“千金難買老來瘦”, 有意識地節食, 導致營養不良。 據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的資料表明, 60歲以上老人體重偏低與消瘦的占17.6%, 比中年人高出2倍。 顯示老年人營養不良的問題不容忽視。

危害

老年人體重太低常是營養不良, 且主要是蛋白質攝入太少的結果。 對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主要表現為耐受力低下及對疾病易感,

致使在受傷、手術、體力活動時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分泌更多的激素, 並調動體內各種積極因素對付上述情況, 致使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太瘦的老年人常伴有代謝障礙, 合成蛋白質的數量及品質降低, 以致不能產生應有的免疫力, 增加了對疾病的易感性。 所以, 太瘦的老年人更容易患多種急慢性疾病。

不少老年人體重過輕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 患甲狀腺、腎上腺疾病或糖尿病, 以及消化系統疾病等。 如果是因疾病引起的消瘦, 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排除疾病因素外, 消瘦的老人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少量多餐, 定時定量, 細嚼慢嚥,

在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質的情況下, 宜適量進食一些含脂肪及碳水化物較多的食物, 可選擇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如魚、雞、鴨、豬肝、雞蛋、甲魚、海參等, 選用蒸、燉、鹵、炒、煮等方法加工, 避免油炸、煎、烤等導致食物不易消化的烹飪方式。 可以將適量的牛奶、杏仁、芝麻、腰果、乳酪蛋糕、西點、肉饅頭等作為零食, 讓多餘的能量轉化為脂肪儲存于皮下, 使瘦弱者體態健壯起來。

除了注重飲食外, 還應保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 因為只有睡眠充足, 胃口才會好, 才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經常參加適量的體育鍛煉, 不僅有利於改善食欲, 而且能使肌肉強壯。 因為人體的重量, 主要來自於骨骼、肌肉、脂肪、內臟器官及水分, 老人增重應該提高肌肉的比例。

人體的肌肉“用進廢退”, 如果肌肉得不到鍛煉, 就會逐漸萎縮, 人也就顯得瘦弱。

不要吃太多的奶油、人造奶油及含食用油、果醬、糖類等高油脂、高糖類食物來增加熱量, 因長期或過量食用, 會降低食欲, 不但不能消除消瘦, 反而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發生而危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