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健康腳知道 五腳相是疾病先兆請拿好護腳秘笈

這5種“腳相”隱藏全身疾病

大腳趾突然變“胖”:警惕痛風

如果這種症狀突然發作, 一段時間後又好轉, 很可能是痛風。 若老人出現此症狀,

並伴有腳趾外翻, 並且症狀持續, 則可能是拇外翻。

趾甲發黃:當心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癬可能出現大腳趾甲厚重、發黃, 並可波及全部的腳趾甲甚至手指甲, 發出難聞的氣味, 顏色變深。 糖尿病患者、循環系統障礙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感染此病。

腳發麻:查查血糖

除了過度行走、骨質減少、營養不良、維生素D缺失等會導致腳痛, 它還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表現。 其中, 疼痛多為燒灼痛, 麻木感好像穿著襪子的感覺, 最好及時前往內分泌科查明病因。

腳底發冷:查甲狀腺

一般來說, 女性的基礎體溫略低於男性,

肢體末端也會常覺發冷。 許多下肢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也會導致腳發冷。 此外, 甲狀腺是調節新陳代謝和體溫的器官, 出現甲狀腺功能減低時會導致肢體末端感覺冷。 40歲以上女性若有長期腳冷現象, 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不足所致, 需及時就醫。

腳跟疼:可能是足踝病

足踝疾病既有先天發育問題, 比如高弓足、扁平足、拇外翻等, 也有慢性勞損引起的症狀, 以足跟痛和足底筋膜炎最為常見。 可以說, 90%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很多年輕人都有這兩種足部問題, 年輕人出現足跟痛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足跟痛多由骨刺、運動勞損等造成, 也與常穿薄底鞋、高跟鞋、松糕鞋、雪地靴等有關。

腳部養生如何實施?

1、腳部保暖防胃痛

中醫認為“寒從足下生, 病從寒中來”。 雙腳離心臟遠, 血流量小, 腳面的溫度比身上低, 一旦受涼、寒凝, 就會影響氣血的運行。 血液迴圈差, 不但皮膚受損, 還會出現胃痛、腰腿痛、痛經等病症, 這就是“養樹護根, 養人護腳”的道理所在。

建議注意腳部保暖, 避免腳部被冷風直吹, 下雨時最好穿雨鞋。 即便是夏天, 老年人也應儘量穿雙薄點的棉襪或透氣性好的絲襪, 在皮膚和鞋之間建成一道“屏障”, 避免腳部受涼。

2、穿對鞋子護脊椎

不合適的涼鞋、人字拖、高跟鞋等會導致腳變形, 從而對人體的內臟功能產生刺激。 比如大拇指因穿鞋不當受擠壓, 可能會影響人體的頭部功能;大拇指內側畸形還可能會傷害脊椎、影響人體的甲狀腺功能等。 建議平時多穿柔軟、舒適、透氣性好的運動鞋、軟底鞋, 或者在辦公室備一雙軟底拖鞋。

女性平時應選擇不同高度的高跟鞋, 以免腳踝同一處經常受到擠壓;最好選擇鞋頭較寬和後跟高度不超過5釐米的高跟鞋,以免大腳趾夾在狹小的空間裡出現拇外翻(大腳趾根部形成的骨骼凸起)。

3、調整姿勢緩解足踝問題

“低頭族”每工作45分鐘就要站起來休息10分鐘,伸個懶腰,做做頸部被動後仰,都能緩解因姿勢不良導致的足踝問題,如:雙手抱頭,頭部後仰的同時手往前用力,保持幾秒鐘,10個一組,每天5組。良好的坐姿是坐在椅子的1/3處,挺胸,腰背肌用力。

此外,調整身體姿態也能保護足踝。推薦採用“貼牆站訓練”:頭部、臀部、腳後跟3點貼牆(能做到肩胛骨5點貼牆更好),眼睛平視前方,肩膀和手臂放鬆,對著鏡子看肩膀是否水準。

每天從幾分鐘開始練習,逐漸增加至20~30分鐘,有條件時早晚各一次,堅持做下去,讓大腦找回正確的“平衡姿勢”。最好光腳站,也可以穿低跟平底鞋或者厚襪子。

以免腳踝同一處經常受到擠壓;最好選擇鞋頭較寬和後跟高度不超過5釐米的高跟鞋,以免大腳趾夾在狹小的空間裡出現拇外翻(大腳趾根部形成的骨骼凸起)。

3、調整姿勢緩解足踝問題

“低頭族”每工作45分鐘就要站起來休息10分鐘,伸個懶腰,做做頸部被動後仰,都能緩解因姿勢不良導致的足踝問題,如:雙手抱頭,頭部後仰的同時手往前用力,保持幾秒鐘,10個一組,每天5組。良好的坐姿是坐在椅子的1/3處,挺胸,腰背肌用力。

此外,調整身體姿態也能保護足踝。推薦採用“貼牆站訓練”:頭部、臀部、腳後跟3點貼牆(能做到肩胛骨5點貼牆更好),眼睛平視前方,肩膀和手臂放鬆,對著鏡子看肩膀是否水準。

每天從幾分鐘開始練習,逐漸增加至20~30分鐘,有條件時早晚各一次,堅持做下去,讓大腦找回正確的“平衡姿勢”。最好光腳站,也可以穿低跟平底鞋或者厚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