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細數黑木耳功效營養又美味

細數黑木耳營養又美味

南北方木耳厚薄有別

現在主要有南方木耳和北方木耳兩大類別, 尤其以東北黑木耳的品質為佳。

那麼該如何選擇呢­北方尤其是東北的氣溫低, 較為厚身, 顏色黑亮, 口感更為爽口。 而南方的木耳由於生長速度比較快, 雖然形狀好看, 比較薄身。

可以通過薄厚來判斷。 不過在營養價值方面, 並無明顯區別。 煲湯、炒食可以用南方木耳, 涼拌可用北方木耳。

黑木耳潤肺涼血 排除毒素

中醫認為, 黑木耳味甘、性平, 歸肺、胃、大腸經, 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

營養學認為, 黑木耳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約10%, 脂肪、纖維素、鐵、鈣、磷、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和C等營養物質。

黑木耳的膠質體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它能把殘留在人們消化系統中的灰塵、雜質集中起來, 排出體外, 因此黑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 夏天多吃點黑木耳, 一方面有利於排毒通便, 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欲之效。

黑木耳的飲食禁忌

雖然黑木耳好處多多, 但要吃不對也會傷身, 專家提醒, 出血性中風患者由於凝血功能較差, 要慎食。

另外, 黑木耳經過高溫烹煮後, 才能提高膳食纖維及黑木耳多醣的溶解度, 有助於吸收利用, 所以黑木耳一定要煮熟, 不要泡水發起後就直接食用, 尤其是涼拌菜時最好先用開水燙燙再食。

黑木耳煮熟吃護心好

黑木耳本是老百姓餐桌上稀鬆平常的一道菜, 但說起它的護心之處, 你可能有所不知。 常吃黑木耳可抑制血小板凝聚, 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對防治冠心病、動脈血管硬化、心腦血管病頗為有益, 有“食物中的阿司匹林”之美譽。 雖然黑木耳好處多多, 但要吃不對也會傷身, 近日臺灣《康健》雜誌提醒, 出血性中風患者由於凝血功能較差, 要慎食。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 黑木耳中有一種叫嘌呤核苷的物質, 稱為黑木耳多糖。 它有很強的抗凝血活性、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黑木耳經過高溫烹煮後, 才能提高膳食纖維及黑木耳多醣的溶解度, 有助於吸收利用, 所以黑木耳一定要煮熟, 不要泡水發起後就直接食用。

由於黑木耳的抗凝血作用, 一旦發生腦出血後就要慎用, 尤其是在腦出血發病後的前3個月裡更要注意, 即使腦出血康復後, 也不能大量食用。

另外, 建議手術及拔牙前後, 避免大量吃黑木耳, 咯血、便血、鼻出血等患者也不宜食用。 黑木耳的潤腸利便作用也不適合腹瀉體質者過多服用。

血脂異常的人, 常吃木耳能起到食療的作用, 但只能作為藥物治療外的輔助手段, 每週吃2—3次即可。

輕微血稠喝木耳湯

黑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 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 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 這種改良後的“木耳湯”不僅實用, 做起來也很容易。

木耳降低血液粘稠度解困

木耳含木耳多糖 降低血液粘稠度

木耳, 別名黑木耳、光木耳, 木耳菌狀如耳朵, 寄生於枯木上, 有“素中之葷”之稱。 中醫認為, 黑木耳性平味甘, 入肺、胃、大腸經, 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止血、活血、強志養顏等功效。

而春困有時是因為天氣轉暖後人體表皮血管擴張, 導致大腦供血不足、缺氧, 繼而表現出春困。 然而,

對於三高人群來說, 睡眠時間過長, 吸入氧氣量有限, 體內缺氧情況愈加明顯。 而營養學證明, 木耳含糖類、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

而木耳多糖具有促進白細胞增加, 抗凝血和降低血小板的作用。 此外, 木耳多糖可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 從而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稠度, 能降低因春困帶來的風險,

且能涼血活血, 從而提神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