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生命悅讀】比起病房裡儀器上的數位,我寧可相信他手的溫度

點上方聽生命悅讀·第十三期

一段文字, 詮釋一種生命的定義;

一種聲音, 承載一個獨特的靈魂;

一次聆聽, 傳遞一種溫暖的能量。

《生命時報》與你相約“生命悅讀”欄目, 邀請嘉賓用聲音給文字帶上溫度, 輕叩你的心門。 願你聽見其中生命的力量, 以及蘊含在其中的智慧。

本期, 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楊德彥做客“生命悅讀”, 與你分享他在工作中的感悟《此刻春風正合宜》。

楊德彥, 現任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 主要從事心臟起搏與電生理介入專業。 2009年起參與協和醫院團委和青年工作部工作。

此刻春風正合宜

文丨楊德彥

CCU10床的患者急性心梗, 但又因為精神疾患難愈, 躁狂不已, 難以配合診療。

每晚都是他的夢魘, 也是值班醫生護士的夢魘, 更是其他患者的夢魘。

某日清晨我查房, 住院醫師彙報:10床昨天一夜平靜, 昨天輪轉來CCU的一個實習護士, 在床邊教他唱歌, 他學會了三首, 小姑娘說如果他好好睡覺, 過兩天讓他參加協和春晚表演。 於是, 一枕安眠。

這時候, CCU一片繁忙, 忙著晨間護理、登記出入量、測量血壓心率的護士們穿梭不停。 我望著10床頭頂的監護屏, 綠色數位跳動, 藍色波形起伏。

床旁陪伴瞭解病情, 應該是輪轉實習的規定內容之一。 然而教患者唱歌, 應該是實習護士的靈感偶現吧?還是一種更加深刻而高的內在?無論如何,

我要感激、讚歎、感動於她的夜半歌聲。

12床是一個擴張型心肌病, 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他肯定非常奇怪我為什麼每天都要摸他的手, 以至於他開始每天都以為我要和他握手問好。

其實, 我是在感受他肢體末梢的皮膚溫度。 如果是暖和的, 證明心功能尚穩定, 如果是冰冷的, 那就……

儘管我給他全天候24小時監護血壓、心率、血氧、呼吸, 也給他插了深靜脈、股動脈、尿管、胃管, 用血流動力學監護儀給他每6小時監測一次心臟指數、血管阻力、全心舒張末期容積指數, 但是物理體格檢查, 還是每天的必備功課, 有時候我寧可相信他的皮膚溫度, 而不是儀器告訴我的數位。

後來, 12床也懂了, 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看自己的手,

左手右手兩個慢動作。

另一個患者是個老太太, 也是大面積心梗。 她住院時間不短, 她的病程經歷也頗為坎坷, 一度面如白紙, 眼眶深沉而發黑。

那些日子, 在她黯晦的面容上, 呈現了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笑容。 出院前一天晚飯, 她吃了不少, 笑嘻嘻的。 我說:“握個手?”她一下子伸出了右手。 握手有力, 這力度, 也很合適。

有一個患者是一個老頭子, 八十多歲了, 很胖, 翻身都費勁, 冠脈的病變比較嚴重, 當我們都認為植入永久起搏器無法避免的一刻, 他的心跳自己恢復了, 人一下子就來了食欲。

那天他吃了一大碗打鹵麵, 還讓我嘗嘗, 我只能和他說:“我如果嘗嘗, 你就不夠吃了!”之後, 我轉了一圈回來看到他又偷吃了一根冰棒!她的幾個兒女買給他的:“他能吃,

就讓他吃吧。 ”

吃, 在我們看來很平凡普通的日常舉動, 在危重患者身上, 又曾是那麼遙不可及, 一旦重新獲得, 宛如重生一般。

對的, 能自己吃了, 能自己上廁所了, 能說話了, 能呼吸了, 能心跳了!這, 就是重生。

我的心臟重症監護室日子仍在繼續, 我知道前面有更多的溫暖合宜的瞬間會讓我記住, 提醒我身邊的春天。 當然, 也會有很多的灰暗場景縈繞腦室。

我常常努力嘗試忽略後者而去記住前者。 因為我覺得, 目前我還算幸運, 我更願意將幸運傳遞, 我更願意相信 “城中桃李愁風雨, 春在溪頭薺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