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生命悅讀】時光像一把刀,把我的生命一寸一寸剁去

點上方聽生命悅讀·第一期

一段文字, 詮釋一種生命的定義;

一種聲音, 承載一個獨特的靈魂;

一次聆聽, 傳遞一種溫暖的能量。

《生命時報》與你相約“生命悅讀”欄目, 邀請嘉賓用聲音給文字帶上溫度, 輕叩你的心門。 願你聽見其中生命的力量, 以及蘊含在其中的智慧。

本期,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教授做客「生命悅讀」, 與你分享他在退休後寫下的感悟《甲子之年話時光》。

張雁靈,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

甲子之年話時光

文丨張雁靈

地球轉了一圈又一圈, 它永遠不會退回去一圈;生命過了一年又一年, 它永遠不會退回去一年。

牆上鐘錶的指標不停地移動, 逐漸縮短的不是時間, 是生命;桌上日曆撕去的每一張, 不是日期, 是我的歲月……

那一年除夕夜, 鞭炮聲聲送走了我的59歲, 迎來了我的甲子之年——60歲。 50歲以後, 我就開始不喜歡過年, 甚至恨它。 有人說, “年”像一把刀, 把我的生命一寸一寸地剁去。

我的甲子過去半年後, 退休命令下來了。 面對這張紙的到來, 早就有了思想準備, 一直在安安靜靜地等著它。

可能是領導怕我有失落感, 也為了安慰我, 隆重地召開了總後勤部衛生部全體幹部大會。 領導全部到齊, 部長、政委輪番講話。 撰稿人給領導選用了最光鮮的文字表揚我、肯定我。

穿了44年軍裝的我, 頭一次覺得自己如此偉大、重要。 但是, 聽著領導講話高度的評價, 不像是在說我, 像是為一位老革命念悼詞。

他們的評價, 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我的軍旅生涯已經在今天畫上了句號,

成為歷史, 成為了記憶, 新的生活將從今天開始。

面對60歲, 許許多多的名言警句追我而來, 孔子的“六十耳順”, 古語的“人到六十萬事休”等等, 只有《紅樓夢》說得準確:“都雲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其實, 60歲就是一本書, 自己慢慢地去品味。

60歲後, 與我形影不離的一個心友, 就是時間的親密。

60年彈指間, 對照鏡子, 看著自己變形的臉驚詫, 似乎變老是一夜之間的事。

面對妻子的滿頭白髮, 我抱歉:“我真沒本事, 沒能幫助你留住青春。 ”

如果問, 世界上什麼最珍貴?答案很多。 但我覺得只有兩樣東西最珍貴, 時間與生命。 這兩件東西都是失而不能複得。

生命, 對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時間, 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每天只給你24小時。

魯迅說, 時間就是生命;他還說, 無端地空耗別人時間, 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

回想過去走過的路, 做過的事, 如何評價?歷史定有公論, 群眾自有評語, 時間會給出最公正的考分。

其實, 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瞭解並客觀評價自己, 宋代人蘇軾早就告訴了原因“當事者迷, 旁觀者清”。 但我能對自己準確反思的是, 過去的幾十年, 做了許多浪費時間和生命的事。

退休後, 一次, 我被邀請列席參加中南海國務院常務會議, 討論一個重要文件。 通知告訴我, 每個人發言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 怎樣用好這3分鐘?我用1天的時間去設計發言稿件。 原來,退休後的時間不是富裕了,是“貶值”了。

記得退休交完班的當天,我便離開了大院,離開了京城。車裡裝滿了兩箱書,來到一個離縣城還有幾十公里的小小招待所住了下來,享受多年來第一次24小時都屬於我的自由, 享受貪婪讀書的幸福。

小時候,喜歡讀書,可惜那時書太少;長大了,工作了,書多了,可惜時間太少;退休了,書多了,時間多了,可惜精力體力又太少了。

兩千年前,一個人站在河邊,面對奔流不息的河水,發出了千古流傳的感歎:逝者如斯夫!

甲子之後,我常常想,怎樣能留住時光?

我曾問過95歲仍在工作的吳孟超院士:“您這麼大歲數為什麼還要每天看病人、做手術?”他回答我“只要給病人看病,我的生命就不會停止。如果我的生命停止,最好的結果是我倒在手術臺旁。”

誰也留不住時間,但時間是可以交換的。只要你交換得成功,你的時間不但可以留住,甚至長久不會再失去。吳孟超院士正是用他的時間去交換患者的生命。很多人不是這樣嗎?

物理學家倫琴,他用時間換得X線,X線的家族越來越昌盛;藥學家屠呦呦,她用40年時間換得了青蒿素,讓中國的青蒿蔓延了地球;褚橙的主人是位75歲的老人,他從泥坑中爬出來,爬上了山坡,用他10多年的時間換得了滿山金色;我的戰友閆希軍,他用25年的時間,換得了中國丹參的新生命,讓中國的丹參走進了美國的FDA……

甲子之後,我對時光有了全新的看法和認識,更加愛她 ……

End

音訊製作:羅榕

原來,退休後的時間不是富裕了,是“貶值”了。

記得退休交完班的當天,我便離開了大院,離開了京城。車裡裝滿了兩箱書,來到一個離縣城還有幾十公里的小小招待所住了下來,享受多年來第一次24小時都屬於我的自由, 享受貪婪讀書的幸福。

小時候,喜歡讀書,可惜那時書太少;長大了,工作了,書多了,可惜時間太少;退休了,書多了,時間多了,可惜精力體力又太少了。

兩千年前,一個人站在河邊,面對奔流不息的河水,發出了千古流傳的感歎:逝者如斯夫!

甲子之後,我常常想,怎樣能留住時光?

我曾問過95歲仍在工作的吳孟超院士:“您這麼大歲數為什麼還要每天看病人、做手術?”他回答我“只要給病人看病,我的生命就不會停止。如果我的生命停止,最好的結果是我倒在手術臺旁。”

誰也留不住時間,但時間是可以交換的。只要你交換得成功,你的時間不但可以留住,甚至長久不會再失去。吳孟超院士正是用他的時間去交換患者的生命。很多人不是這樣嗎?

物理學家倫琴,他用時間換得X線,X線的家族越來越昌盛;藥學家屠呦呦,她用40年時間換得了青蒿素,讓中國的青蒿蔓延了地球;褚橙的主人是位75歲的老人,他從泥坑中爬出來,爬上了山坡,用他10多年的時間換得了滿山金色;我的戰友閆希軍,他用25年的時間,換得了中國丹參的新生命,讓中國的丹參走進了美國的FDA……

甲子之後,我對時光有了全新的看法和認識,更加愛她 ……

End

音訊製作:羅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