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粗細糧怎麼搭配才合格

我們今天說的飯, 單指主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說, 穀類為主。 看一看膳食寶塔, 底座就是主食。 主食自然是我們應該主要攝入的食物。

糧穀類主食要細中有粗 在國家居民營養監測入戶調查中, 我們碰到了一位粗中有細的好爸爸, 光主食就能做出七八種花樣, 饅頭、花卷、手擀面、烙餅、火燒、疙瘩湯, 所以他女兒很有口福。 我笑了, 做飯可要細中有粗才好。 爸爸的主食花樣夠多, 食材卻很單一, 都是用麵粉做。 穀類那麼多, 你不想都嘗嘗?我問他:“糧穀物食物通常包括哪些?”他回答:“有米飯、饅頭。 ”然而, 這些都是細糧。

糧穀類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就是粗糧。 通常將精製的大米、麵粉以外的糧穀類稱為粗雜糧, 常見的有:穀物類(糙米、全麥粉、玉米、小米、燕麥等), 雜豆類(綠豆、紅豆等)和薯類(紅薯、山藥、馬鈴薯等), 也就是所謂的五穀雜糧。

我們推薦主食粗細搭配。 細糧口感好, 容易消化, 但加工環節複雜, 會損失很多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 比如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 而粗糧剛好可以彌補細糧的這些不足, 適當吃些前文中提到的五穀雜糧, 有利於減少高血脂、便秘、糖尿病等“富貴病”的發生。 粗糧這麼好, 那主食全部用粗糧豈不更好?並不是。 粗糧不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 吃太多會造成胃部不適, 要適當攝入, 作為細糧的補充最為適宜,

也就是細中有粗, 每天食用50克~150克。

不吃主食減肥易“變傻” 不吃主食能減肥?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而碳水化合物是腦細胞能量的唯一來源, 不吃主食的結果恐怕不只是變瘦, 而且還會變傻。

對於有減肥需求的人來說, 主食怎麼吃才好?建議超重肥胖的學生在日常飲食中用100克~150克雜糧替代部分細糧, 粗雜糧比精製碳水化合物更有利於減肥。 在進食主食後, 血液中的血糖含量會隨著時間而變化。 以下為吃完不同主食血糖含量變化示意圖:綠色代表雜糧, 血糖曲線十分平緩, 在高血糖範圍內的部分少, 血糖可長時間穩定在正常範圍, 飽腹感時間長。 也就是說, 雜糧能夠長時間飽腹, 以減少饑餓感, 平穩的血糖曲線更能夠減緩脂肪的合成。

因此在攝入相同能量的前提下, 雜糧比細糧更有利於減肥, 特別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講, 粗雜糧比精製米麵更有利於平穩血糖。

雜糧雖好也要適量 每天攝入雜糧50克~150克。 科學飲食要粗細搭配, 以細糧為主, 粗糧為輔。 平時以肉食為主的人, 突然大量攝入粗雜糧, 會引起腸道的不適反應, 要循序漸進。 幼兒、消瘦及胃腸不適者不建議多吃雜糧。 總之, 給大家的主食建議是:一粗, 二雜, 三適量。 主食要多樣, 粗細搭配, 促進健康。 “粗”是添加一部分加工精度低的主食如全麥粉、糙米, “雜”是添加一些五穀雜糧入主食, 適量是每天吃粗雜糧50克~150克。 這樣有利於減少高血脂, 預防便秘、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