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天旋地轉當心攤上頸性眩暈

35歲的柳女士最近老是感覺頭暈, 伴隨頸肩酸痛, 活動脖子時眩暈加劇, 剛開始沒太在意, 直到感覺噁心、嘔吐才請假來醫院就診。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溫世鋒主任醫師介紹說, 經過進一步檢查, 柳女士是犯了頸椎病, 產生了頸性眩暈。 “我聽說過貧血頭暈、中風頭暈之類, 還是第一次聽說頸性眩暈。 ”柳女士十分不解。

病因:椎動脈受到刺激, 引起供血不足

溫世鋒解釋, 長時間伏案工作, 或是頸部保持同一個姿勢過久, 長此以往, 頸部受累, 引起頸椎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 鉤椎關節增生, 因受到刺激,

甚至壓迫椎動脈突發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 另一方面, 因為椎動脈的表面富含交感神經纖維, 如果交感神經鏈受到刺激, 累及椎動脈, 也會引起椎—基底動脈血管收縮, 引起一些後迴圈供血不全。 “像柳女士這樣的久坐不動辦公室人群, 又經常專注於玩手機, 保持同一個姿勢過久, 頸椎周圍的肌肉群容易疲憊, 椎動脈受到了壓迫。 ”

特點:頸部活動時眩暈加劇

“頸性眩暈一般多發於四五十歲以上的人群, 現在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二三十歲的年輕患者也明顯增多”。 溫世鋒介紹, 頸性眩暈的患者一般伴有頸肩部的不適, 如頸肩酸痛、肌肉緊張, 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天旋地轉”之感, 嚴重的還會噁心、嘔吐。 與一般頭暈最突出的特點是,

當頭部過度後仰或做旋轉動作時容易突然發作, 或者加劇眩暈, 停止後仰時症狀可能消失。 “臨床上, 有的病人主訴自己側臥的時候頭不暈, 有的患者反映平臥的時候頭不暈, 這種情況因人而異。 ”

診斷:X光片可見頸椎關節改變情況

在診斷上, 頸性眩暈常常容易被漏診、誤診, 易被高血壓病、糖尿病、神經官能症、過度勞累等引起的頭暈混淆, “很少人會將頭暈與頸椎病聯繫起來, 即使在伴隨頸肩部不適的情況下也是看了幾個其他科室才來脊柱專科就診, 往往多走了一些彎路”。 溫世鋒介紹, 診斷上主要是將臨床症狀結合影像學診斷, 通過頸椎X光片對其節段穩定性及鉤椎關節改變的初步觀察, 可提示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存在,

確診頸性眩暈, X光片也是相對簡便、費用較低的方法。

保守治療可使頭暈得到緩解

診斷為頸性眩暈後, 患者不必驚慌, 一般通過藥物採取對症治療, 配合理療等可緩解頭暈症狀, 如按摩緩解肌肉痙攣, 使用熱療、照燈等。 溫世鋒提醒, 慎用頸椎“牽引”治療, 必須在醫生的指導建議下使用, 頸椎“米”字操的用法也大有講究。 溫世鋒建議, 在症狀消失後, 可用“米”字操保健, 持續用力低頭三十秒, 一點點慢慢下去, 用肌肉發力, 反之同理。 也可在同伴協助下採取頸臂抗力的方式, 持續對抗數秒鐘後還原, 注意控制頸部肌肉, 就如同打太極一樣。 早晚各一次, 堅持半年以後對改善頭暈、頸部肌肉酸痛大有益處。

溫世鋒提醒, 一般假期後是頸椎病的高發時間段,

一些患者會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 要注意到醫院排查是不是頸椎病引起的頸性眩暈。

■溫馨小貼士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最重要

現在年輕人產生頸性眩暈的越來越多, 主要是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日常學習工作要保持正確的坐姿, 在久坐半小時後一定要起來走動一下。 躺在床上、沙發上勾著脖子長時間看手機尤其對頸椎不利, 有頸椎病史的患者, 在日常運動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頸椎部位, 避免劇烈運動。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通訊員 黃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