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40歲是頸椎病的檻

如果你已經到了40歲, 請注意了!頸椎病正在試圖向你發動侵襲。 在4月中旬舉行的2008國際骨科學術研討會上, 與會專家指出, 在40-60歲的長期伏案工作人群中, 頸椎病正呈現出高發趨勢。

頸椎病不僅是中老年人的頑症, 更有年輕化的態勢。

“我認識幾個大一的學生, 就有得頸椎病的前兆病症。 主要是因為他們學習壓力太大、學習時間過長, 引起頸椎負擔過重, 從而影響到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 引發肩頸疼痛麻木、活動受限。 這樣積累一段時間, 頸椎自然就出現嚴重問題。 ”骨科專家楊教授說。 事實上, 除了學習壓力與日俱增外,

長時間的伏案工作、使用電腦和駕駛汽車, 也很容易讓人患上頸椎病。

在臨床上, 頸椎病有著不同的類型;可以分為脊髓型、神經根型、交感型、椎動脈型等。 一旦發病, 患者的頸肩部就會疼痛, 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四肢無力、動作不靈活。 有的患者可能包含其中兩種或者更多的症狀, 這屬於混合型, 不過比較少見。

“頸椎病不僅是肌肉有勞損, 而且頸椎的結構發生了改變, 比如椎間盤出現問題。 ”楊教授說。

治療頸椎病需要分階段, 也因人而異。 “有人認為, 按摩可以輔助治療這種疾病, 但我不建議患者自己按摩, 而應該到醫院由專業的按摩師進行。 因為不恰當的手法可能會加重病情。 ”楊教授說, 早期患者可以採用熱敷,

通過肩部、頸部的保暖來緩解病情;如果疾病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 就應該儘早按照醫生的建議, 吃藥、打針配合治療;對於晚期患者, 最徹底的方式就是手術, “現在, 很多頸椎手術都採用微創技術, 這可以讓病人所受創口、風險最小化。 ”

儘管已經感到頸肩部不適的年輕人應及早到醫院檢查, 但楊教授提醒說, 我們並不能對號入座, 就此認為自己患了頸椎病。 “這裡有認識上的誤區。 ”楊教授說, 頸部不舒服的原因很多, 不排除有一部分是頸椎病, 但一般的肌肉勞損, 也會讓人覺得頸椎不舒服。 但這可能還沒有到頸椎病的程度。

如何預防頸椎病

頸椎病的預防, 重點是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糾正以往的誤區。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認為“高枕無憂”,

過高的枕頭會加重頸椎病變。 正常情況下, 我們仰臥時的枕高應在12釐米左右, 側臥時與肩等高;枕芯要細碎、柔軟。 枕頭的形狀也以中間低, 兩端高為佳, 這種形態可以利用中部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

其次, 經常持續低頭工作數小時, 對頸椎的影響非常大。 對於低頭工作或頭頸部固定在一姿勢下工作的人, 要使案台與坐椅高度相符, 儘量避免過度低頭、屈頸, 桌台可適當高些。 如果長時間工作, 應該定時活動頸部, 如做短暫的頸部前屈、後伸、左右旋轉及回環運動, 以改善頸肌疲勞。 另外, 每天早晚堅持必要的鍛煉, 可以達到預防及治療頸椎病的作用。

當然, 還要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

如避免抬重物、緊急刹車, 避免午夜、淩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