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薏苡仁的功效

說到薏苡仁這種中藥材, 相信很多人並不覺得陌生。 因為薏苡仁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煲湯藥材了, 很多家庭都會在春夏季的時候用這種藥材煲湯應用, 而且薏苡仁主要有祛濕, 消除水腫, 治療腳氣等功效和作用, 此外還能夠治療一些慢性的中老年人疾病等。 那麼到底薏苡仁的功效和作用還包括了哪些呢?


薏苡仁又被人們稱之為六穀, 菩提子, 米仁等等。 此外薏苡仁具有有健脾滲濕, 治療小便不利, 脾虛止瀉等良好的功效。 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薏苡仁的功效以及作用, 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薏苡仁的功效

薏苡仁, 中藥, 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 有健脾滲濕, 除痹止瀉。 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的功效。

藥材

別名:米仁、六谷、川穀、菩提子。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 性狀:種仁寬卵形或橢圓形, 長4~8mm, 寬3~6mm。 表面乳白色, 偶有殘存的淡棕色種皮。

一端鈍圓, 另端微凹, 有淡棕色點狀種臍。 背面圓凸, 腹面有1條較寬而深的縱溝。 質堅實, 斷面白色, 粉性。 氣微, 味微甜。

化學成分:含薏苡仁酯;並含脂肪油, 油中含肉豆蔻酸、芸苔甾醇、棕櫚酸、8-十八烯酸、豆甾醇等, 尚含氨基酸、蛋白質、糖類。 性味:性涼, 味甘、淡。

功能主治:健脾滲濕, 除痹止瀉。 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

釋名:解蠡、芑實、莘米、回回米、薏珠子。 氣味:(仁、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

1、風濕身疼, 日暮加劇。 用麻黃三兩, 杏仁二十枚, 甘草、薏苡仁各一兩, 加水四升, 煮成二升, 分兩次服。 2、水腫喘急。 用郁李仁二兩, 研細, 以水濾取汁, 煮薏苡仁飯, 一天吃兩次。 3、沙石熱淋。 用薏苡仁(子、葉、根皆可)水煎熱飲(夏月次飲), 以通為度。

4、消渴。 用薏苡仁煮粥吃。 5、肺痿咳嗽, 有膿血。 用薏苡仁十兩, 搗破, 加水三升煎成一升, 以酒少許送服。 6、癰疽不潰。 吞服薏苡仁一枚。 7、蟲牙痛。 用薏苡仁、桔梗研末點服。 8、疝疾。 用薏苡(以東壁黃土炒過), 加水煮成膏服下。 9、黃疸。 用薏苡根煎湯頻服。 10、殺蛔蟲。 用薏苡根一斤, 磨細, 加水七升煮成三升服下, 能將蟲殺死打出。 11、月經不通。 有薏苡根一兩, 水煎服。 12、牙齒風痛。 用薏苡根四兩, 水煮含漱。

形態特徵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 稈直立, 高1~1.5m, 叢生, 分枝多, 基部節上生根。 葉互生;葉片長10~40cm, 寬1.5~3cm, 先端尖, 基部闊心形, 中脈粗厚明顯, 邊緣粗糙;葉舌短;葉鞘抱莖。 總狀花序自上部葉鞘內側抽出, 1至數個成束;花單性, 雌雄同株, 雄小穗複瓦狀排列於穗軸上, 雌小穗位於雄小穗下方,

包被於卵形硬質總苞中, 成熟後漸變珠狀。 花期7~8月, 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生於河邊、溪漳邊或陰濕山谷中。 全國各地有栽培, 以福建、江蘇、河北、遼寧產量較大。

採集炮製:秋末果實成熟時, 割取植株, 曬乾, 打下果實, 碾去外殼, 除去外皮, 收集種仁。

看完了上面關於薏苡仁的功效以及作用的詳細介紹, 相信各位朋友對於薏苡仁已經大致有所認識和瞭解了。 薏苡仁是一種功效非常顯著的中藥材, 一般來說可以煮湯和煎藥, 甚至是煮粥食用, 效果都是不錯的。 大家不妨利用週末的閒暇時間嘗試著製作最簡單的薏苡仁粥給家人品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