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節後護腸胃 慎防直腸炎追尾

一、症狀

便秘與腹瀉交替, 便中含有粘液及血絲, 大便時肛門口灼痛。 因分泌物刺激, 肛門周圍表皮脫落, 有時成裂口發癢, 下腹部脹滿不適,

食欲不振, 體重減輕, 全身不適。

二、診斷

指診可觸到直腸粘膜彈性減弱, 粗糙呈顆粒狀突起或有疤痕。 直腸鏡檢查可見粘膜水腫、肥厚, 色黃白, 被覆粘液, 擦去粘液, 可見粘膜表面不光滑, 個別部位有糜爛。 細菌培養和活體組織檢查, 可確定病因診斷。

慢性直腸炎鏡檢的特點是:粘膜腫脹、肥厚, 表面呈粗糙顆粒, 有少量粘液, 萎縮性直腸炎鏡下可見:粘膜乾燥、色灰白, 粘膜下可見血管網。

三、治療

(一)調理:病人適當休息, 進清淡、少渣、營養豐富、無刺激性的食物, 並做到心情愉快, 勞逸結合。

(二)全身治療:

1.可根據病情口服、肌注或靜滴抗生素。

2.中藥治療:

(1)慢性期體虛無力, 以排粘液為主。 常用方劑有:太子參、炙黃芪、白術、甘草、罌栗殼、白芍、石榴皮、明礬, 水煎內服, 1日2次。

(2)慢性直腸炎急性發作時, 予以清熱解毒、潤腸通便。 裡急後重, 便次多者用枳實導滯丸清理蕩積。

(三)局部治療:

直腸粘膜水腫者, 可用生理鹽水、0.5-1%鞣酸、1:5000高錳酸鉀溶液灌洗直腸。 粘膜糜爛者, 可塗以%醋酸可的松溶液或10%硝酸銀溶液。

括約肌、肛提肌痙攣 者, 可將溫橄欖油注入直腸內。 直腸粘膜萎縮變幹者, 可每晚於 直腸內注入0.5%薄荷油適量。 臨床上, 用蜂蜜、芝麻油各50-100毫升和黃黴液50-100毫升, 隔一天交替保留灌腸, 每天2次, 有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