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寶的說話早晚 和智商水準有關係嗎

“我兒子快兩歲了, 只會叫媽媽, 別的什麼都不會說, 怎麼辦啊?”陳女士非常著急。 陳女士的兒子是一個大眼睛的可愛小男孩。 但是有件事情讓家人一直擔心,

那就是他已經快兩歲了, 還是一直不會講話, 高興的時候就“嗯嗯”地叫, 除了“媽媽”之外說不出一個完整的詞。 不少和他同齡甚至比他還小幾個月的孩子, 現在都已經能說會道了, 這讓家人非常焦急。

很多人認為孩子說話越晚孩子就越聰明。 其實, 這是不科學的。 專家表示, 小寶寶到了1歲左右就開始牙牙學語, 會說幾個簡單的詞句, 如果到了兩三歲還不能開口說話, 醫學上就稱為“言語發育遲緩”。 造成言語遲緩的原因很多, 通常導致孩子說話晚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孩子的聽力要是有毛病的話, 或者發聲器官不正常, 會導致孩子不能正常發音, 比如, 孩子若出現舌系帶過短、唇裂、齶裂等異常,

就會出現發聲氣流走向失常, 或者是發聲協調困難, 從而影響到孩子說話;如果孩子有聽力方面障礙, 也會影響語言的發展。 再有一種可能是如果孩子是孤獨症患者, 或者智力低下, 也可能導致不會說話。

其實家庭環境對孩子影響也很大, 會影響他的說話。 有些父母經常把孩子聽不懂的話掛在嘴邊, 久而久之, 孩子習慣了聽, 就不願再開口了;也有極少數家長, 強迫孩子說話, 或者把孩子的發音不准當成笑料, 這樣可能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於是變得不肯開口。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出生後一直在方言的環境中長大, 孩子周圍的成年人普通話不標準, 孩子再學習普通話, 就可能會有發音不准的現象發生。

總結:所謂的“孩子越晚說話越聰明”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孩子如果兩三歲還沒有學說話, 家長應該引起重視, 帶孩子到相關醫院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