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腰痛腿麻、走不遠?你的腰椎間盤跑偏了

河南商報記者李佳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疼痛發作, 有時真的是叫人痛不欲生!不僅會腰痛, 那疼痛還可能會放射至腿部;腰怎麼也直不起來, 叫人站也不是, 坐也不是, 臥也不是, 走路更是不行!

脊柱專家、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診療中心主任周紅剛說, 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椎管狹窄症, 簡單來說是腰椎間盤跑偏的後果, 除了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這一基本因素外, 不良習慣、急性損傷、過度勞損等已經成為腰椎退變愈來愈年輕化的重要原因。

椎間盤跑偏

佔據本不該占的位置

70歲的張女士近半年來感覺自己的“腳力”明顯下降, 走半個小時的路腿就開始酸困、乏力、走不動, 非要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才能再走。 去醫院檢查後, 被告知患了腰椎管狹窄症。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周紅剛主任說, 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中老年人, 是許多人腰腿痛和下肢行走無力的常見原因。

人進入中老年後, 各個組織出現老化、退變、增生, 腰椎管也不例外。 腰椎管附近的軟組織會增生、增厚, 腰椎間盤膨出甚至突出, 骨質增生都跑到了椎管內, 導致神經周圍空間變小而受壓。

據介紹, 張女士所表現的“間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狹窄的典型症狀, 即表現為行走後(通常為數百米, 嚴重時可為數十米), 出現一側或雙側腰酸、腰痛、臀部疼、下肢疼痛、酸脹、麻木、無力,

如同灌鉛一樣, 以至難以繼續行走(有患者常常會說一走路腿就困得不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 症狀即可緩解或消失, 患者繼續行走, 上述症狀又會出現。 如此情況反復出現, 即為間歇性跛行。

間歇性跛行的表現可逐漸加重, 即能堅持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 需要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 常僅表現在步行過程中, 騎車一般不受影響。

不過, 周紅剛主任提醒, 腰椎管狹窄症與許多下肢關節的病變、下肢血管病變症狀有相似之處, 要注意避免相混淆而造成誤診。 在確診椎管狹窄症前, 一定要先排除是否有下肢關節和血管的病變。

治療, 首選微創技術

跑偏的椎間盤怎麼辦?這不但是張女士的困惑,

也是眾多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由於疾病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 ”周紅剛主任說, 目前有許多保守治療的方法對症治療, 可以緩解患者的不適。 但是當椎管狹窄問題嚴重影響到生活時, 比如, 有的人連續走十幾分鐘都走不了, 就要考慮下一步治療了。

隨著近幾年脊柱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 腰椎管狹窄症的治療也愈發成熟, 愈發微創。 而全世界的脊柱專家的共識是:創傷越小越好, 對脊柱穩定性影響越小越好。 既要擴大椎管, 徹底減壓, 又要儘量不切除或者少切除患者的骨骼。 要如何做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在周紅剛主任的帶領下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團隊一直緊盯國際脊柱微創外科的前沿,

熟練掌握多種脊柱微創技術, 根據患者病情制訂個體化的微創治療方案, 竭力以最小的創傷化解脊柱疾病患者的病痛。

在微創治療老年性腰椎管狹窄方面經驗豐富, 電腦導航下椎間孔鏡技術、Uless技術、Delta技術都是很好的解決老年性腰椎管狹窄的方法, 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個性化處理。

據瞭解, 這些微創方法具有共同的優點就是治療時間短、創傷小(僅有鑰匙孔大小)、恢復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 不僅有效的緩解了患者的疼痛, 同時由於恢復快能更早的進入正常生活, 提高了中老年患者的生活品質。

專家齊聚, 專破脊柱難題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專注於脊柱的微創治療,

通過近萬例的腰椎微創病例, 在微創治療脊柱疾病的領域進行探索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先後開展了脊柱內窺鏡軒轅系統前路、Delta系統後路治療頸椎病, 尤其是脊柱內鏡下治療胸椎管狹窄更是填補了國內空白, 為廣大脊柱病患者解除了病痛。 在國內、省內積極推動脊柱微創事業的發展,每月招收來自全國各地的20家醫院20人左右來進修學習微創技術;對河南省內18個地級市110余縣區醫院逐一召開椎間孔鏡實用技術論壇;建立了覆蓋河南、安徽、山西、廣西、甘肅等幾十家醫院的椎間盤病專科聯盟, 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近幾年來也承辦過多場大型學術會議, 把省內的脊柱微創事業推至高峰。 2015年在嵩山飯店承辦的全國脊柱微創新技術研討會暨中原第三屆脊柱內鏡學術大會,

2016年在黃河迎賓館承辦的全國脊柱微創高峰論壇均在同行業界獲得一致好評及反響, 同時2017年12月22日~23日在黃河迎賓館承辦的第二屆十省市微創脊柱聯會工作已經全面開展。

另外, 溫馨提醒廣大讀者:每週四下午三點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東院區13樓病房, 彙聚了來自全國20餘家醫院40多位脊柱專家專門針對脊柱複雜疑難病歷進行討論會診, 若您有這方面需求不妨來看一看, 這裡有眾多脊柱大咖為您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