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

山藥可補虛抗衰 盤點山藥的作用

1、補氣養血

血虛宜養血。 補血效果較好的食物有豬肝、蹄筋、墨魚、桂圓肉、黑大豆、黑芝麻等, 補血作用強的中藥有阿膠、熟地黃、當歸、何首烏、白芍藥、雞血藤、桑葚等。 山藥益氣、健脾、養胃, 在補血食物、藥物中配合用之, 可使補血的效果增強。 、

2、補虛抗衰

山藥味甘, 性涼潤, 入肺、脾、腎經, 《得配本草》說它具有補虛益損的功能, 清代醫家陳修園曾解釋山藥的功能, 說它氣平入肺, 味甘入脾, 而脾統血, 主四肢, 脾血足則不饑, 四肢輕捷;肺主氣, 肺氣充則輕身, 氣為之倍增。

又因其質地稠黏, 能補腎填精, 精足則強陰, 延年益壽。 現代藥理研究提示, 山藥含有的皂甙、糖蛋白、鞣質、止權素、山藥堿、膽鹼、澱粉及鈣、磷、鐵等, 具有誘生干擾素的作用, 有一定的抗衰老物質基礎。 由此可見, 山藥確能補虛療損, 延年益壽。

3、強壯養顏

山藥含有能大量供給人體多種糖蛋白質的混合物黏液蛋白,

能增加黏膜與皮膚的潤滑度, 減少皮下脂肪蓄積, 是很好的美容食品, 可以單味服用, 也可在複方中應用, 山藥粥、山藥酒、六味地黃飲、滋腎生肝飲等, 均有強壯筋骨, 養顏健身的作用。

4、滋陰補陽

山藥補陰而有清虛熱的作用, 黃官繡在《本草求真》中說, 山藥本屬食物, 古人用入湯劑, 謂其補脾益氣除熱。 其色白入肺, 味甘入脾, 氣雖溫而卻平, 為補脾肺之陰, 是以能潤皮毛, 長肌肉。

其性澀, 能治遺精不禁, 味甘兼鹹, 又能益腎強陰, 生搗敷癰瘡, 消腫硬, 亦是補陰退熱之意。 分析前人用山藥配方, 一味薯蕷飲用山藥治療勞瘵發熱, 或喘、或嗽、或自汗病症;資生湯以山藥為主, 配用玄參、白術、牛蒡子、雞內金, 治療陰虛勞熱等。

黃芪膏取山藥作為佐藥,

助黃芪、石膏以治肺病。 醴泉飲則以山藥與生地黃、天門冬、玄參諸味配用, 治療消渴陰虛病症;玉竹山藥湯治消渴, 則以玉竹、天花粉、何首烏等, 合山藥以滋陰生津。 凡此, 均可見山藥有一定的補陰清虛熱作用。

5、扶正祛邪

山藥性味平和, 功能潤肺、健脾、益腎, 既能補陽以強健臟腑功能, 又能補陰以充養物質基礎, 更為可喜的是, 它扶正而不會戀邪, 在病邪存在之時也可採用。 所以歷代醫家在決定扶正、祛邪的治則基礎上, 常選用它組合成方, 其應用範圍十分廣泛。

山藥與銀花相伍、山藥與牛蒡子共用等, 都是發揮山藥的扶正氣而不戀邪、祛病邪而不傷正的效用。

6款山藥養生藥膳食譜

1.山藥羊肉粥:

鮮山藥200克, 羊肉、粳米各150克。

先將山藥去皮切成小塊, 羊肉去筋膜切塊, 備用。 將粳米下鍋, 加水煮之, 待米開花時, 先下羊肉, 煮沸十幾分鐘後, 再下山藥, 煮至湯稠肉香即可;或加調料食之亦可。

此粥有益氣溫陽、滋陰養血、健脾補腎、固元抗衰的功效, 可作為脾腎兩虛的食療補方, 尤適宜于小兒、老年體虛氣弱者。

2.山藥炒蛋:

鮮山藥250克, 雞蛋2只。 山藥去皮洗淨, 切片;雞蛋磕破, 打勻。 將鍋內油加熱七成熱時, 放人生薑絲, 煸至香氣大出, 下山藥片, 炒至軟, 將山藥撥向一邊, 將雞蛋倒入另一邊, 待結成塊, 再與山藥一併炒勻, 放入鹽和味精炒拌幾下, 即可食用。

本品味美可口, 健脾開胃, 可增加食欲。

3.山藥黃瓜粥:

懷山藥60克, 黃瓜150克, 糯米50克。 先將懷山藥加工成細粉;黃瓜洗淨, 榨汁;糯米加水煮粥,

粥將成時, 加入山藥粉、黃瓜汁, 攪拌煮沸後即可食用。 本品具有滋潤皮膚的作用, 適宜于美容健身。

4.珠玉二寶粥:

生山藥、生薏苡仁各60克, 柿霜餅24克。 上三味, 先將山藥、薏苡仁搗成粗渣, 煮至爛熟, 再將柿霜餅切碎, 調入溶化, 隨意食之。 此粥健脾養肺, 主治肺脾陰虛, 飲食懶進, 虛勞咳嗽, 並治一切陰虛之證。

5.六元解毒湯:

懷山藥30克, 人參5克, 蓮子、薏苡仁各 20克, 芡實、茯苓各15克。 將以上藥物放入鍋內, 加水500毫升, 煎取 200毫升, 濾出;再加水500毫升, 煎取200毫升。 將兩次藥液混合後分兩次服用。

本方功能健脾益氣補虛勞, 可用於慢性胃炎、胃下垂及久病身體虛弱、不思飲食者。

6.山藥湯:

山藥、黃芪、熟地各15克, 遠志12克, 石菖蒲10克。 水煎服, 每日煎服兩次。

亦可按此方比例酌情擴大用量, 將諸藥烘乾, 研為細粉, 煉蜜為丸, 每次8克, 早晚空腹各服1次, 溫開水送下。

本方能補氣養陰、甯神益智, 可用於神經衰弱、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氣短乏力等。

總結:現在都知道山藥有什麼作用了嘛­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的吃山藥, 但是由於做法不正確導致了山藥的養生作用沒有完全的發揮出來, 只是普通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