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運動每次最好少於1小時

運動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有效方法。 因為運動對骨骼產生機械應力, 刺激骨細胞, 增加骨質水準, 骨密度也隨之增高。 適量運動促進睾酮、雌二醇等性激素分泌, 可促進骨的蛋白合成, 有利於鈣的保留和沉積, 促進骨骼生長、發育, 使骨皮質增厚。


另外運動改善骨皮質血流量、阻止骨量丟失, 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 同時增強肌肉力量, 提高身體素質。
大負荷、爆發性運動適合年輕人
美國運動醫學會所推薦的骨質疏鬆症預防運動方案是力量訓練、健身跑和行走。 只要骨骼肌受到足夠的拉力和張力, 就能產生效果。 但不同的運動方式會對不同部位骨產生影響。 要注意全身整體運動與局部運動相結合, 運動量從小到大, 循序漸進。 同時不同人群應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
25~40歲人群, 應適當採用大負荷、爆發性的訓練方式, 如跑步、跳躍、俯臥撐、負重蹲、推舉啞鈴等練習,

以達到長時間維持高峰值骨量, 避免或減少骨丟失。 在跑步時, 可採用負重跑或快速跑, 利用綜合訓練器健身時, 可採用中、大負荷或爆發性的運動形式進行鍛煉等等, 這對保持其骨密度將會大有好處。
40歲以上的人群, 需要以全身有氧運動為主, 如走、跑交替、登山、跳健美操、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登樓梯、游泳、騎自行車、打網球、打羽毛球等。 也可有針對性地選者骨折好發部位的專項肌力訓練。 雖然大負重、爆發力的運動對骨骼的應力刺激大於有氧運動, 但是單純採用此方式會對老年、體弱患者的循環系統不利。
不同運動可預防不同部位骨折
各項運動對於骨密度的增加都有部位的特異性, 這些部位就是參與活動的工作肌群及其附著的骨骼。

登樓梯、步行、跑步、跳躍可預防股骨和髖部骨質疏鬆症造成的骨折, 治療腿痛;體操訓練、太極拳、太極推手可預防腰椎骨質疏鬆症所造成的骨折, 治療腰背痛;握力訓練、俯臥撐、推舉啞鈴、拉橡皮條可預防上肢骨折, 如橈骨遠端、肱骨遠端及近端的骨折。
運動強度以次日不疲勞為度
運動強度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運動強度越大, 對骨的應力刺激也越大, 也越有利於骨密度的維持和提高。 但老年人、體弱者宜選擇中等強度, 一般達到最大心率的70%~85% 。
無論是耐力訓練還是力量訓練, 每次運動時間最好在40分鐘~60分鐘。 運動強度大, 時間要短一些;運動強度小, 時間可稍長一些。 運動頻率以次日不感疲勞為度,
一般每週3~5天為宜。 運動必須持之以恆。 (王瀟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