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兒童發育行為專家張玉萍訪談

文章導讀

編者按:作為我國著名的兒童發育行為專家, 張玉萍主任不但在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診療和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和成就, 還長期呼籲社會、家庭、學校等關注兒童發育行為疾病患兒的健康與成長。 近年來, 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發病率呈越來越高的發展趨勢, 這關乎著我們每個家庭和我們民族的未來, 令人深感憂慮。 為此, 筆者特別通過面對面的交流, 採訪聆聽了張玉萍主任在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等問題方面的獨到見解。

“改善兒童發育行為疾病患兒的健康,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兒童發育行為疾病專家張玉萍談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防與治

專家簡介

張玉萍, 女, 中國兒童醫學預防協會會員, 中華兒童保健學會心理行為發育學組長。 1956年出生於醫學世家, 自幼受到醫學方面良好的薰陶。 從事兒科工作三十餘載, 對待醫學態度嚴謹, 求真並不斷創新, 主攻學術研究方向有兒童發育行為問題干預研究、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共患病的危險因素及治療研究等, 在多動症、抽動症、遺尿症、自閉症等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臨床診治方面有獨特見解。

文章導讀

張玉萍主任堅持秉承“明確病因, 對症治療, 全面康復, 避免復發”的治療理念, 率先提出綜合治療、分型分期、專病專治的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診療新模式,

擅長使用“發育行為六聯分型體系”治療多動症、抽動症等兒童發育行為疾病, 攻克了傳統治療方法出現的治療週期長、副作用大、易復發等難題, 深受廣大患兒和家長的信賴和喜愛, 是患兒心目中和藹可親的“張奶奶”。

記者:張主任, 您好!首先請您談談目前我國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現狀是怎樣的?

張主任:儘管近年來我國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防治和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 在小兒神經病學、發育行為兒童學和兒科保健學等專業醫師的努力工作下, 越來越多的發育行為疾病患兒得到及時治療。 但是, 相對較高的發病率來看, 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就診率非常低, 在兒童發育行為疾病診療方面所走的道路還停留在單一治療、未形成標準化流程的道路上。

這意味著在改善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問題上, 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記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局面形成呢?

張主任:社會認知度低, 大眾關注度不夠, 專職醫師的匱乏和治療不規範, 是造成這個現狀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目前家長及社會對兒童發育行為疾病認識不足, 這是就診率較低的重要原因, 這也導致很多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生活品質和成長發展。 另一方面缺乏正確的診療觀念, 隨意用藥、在不正規的診療機構就診及缺乏持續系統的治療和管理都會導致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副作用和反復。

記者:目前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如何才能得到比較理想的治療?

文章導讀

張主任:由於該類疾病複雜的病因, 決定了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我們主張治療時制訂全面兼顧的優化方案, 不僅要解決疾病的核心症狀, 還要考慮滿足患兒社會功能和情感發展的需求。

“發育行為六聯分型體系”是我們經過多年臨床經驗的沉澱, 與國內多家該領域臨床經驗豐富的機構合作, 將診斷、治療、疏導、訓練集一體, 逐步形成的以現代中醫治療、物理治療、生物回饋治療、心理疏導、行為矯正訓練、教育干預相結合的綜合治療體系, 標本兼治, 心理、生理同治, 針對不同發育行為疾病總結出相應的針對性靶向綜合治療方案。

記者:“發育行為六聯分型體系”, 這個“六聯”和“分型”具體怎麼解釋呢?

張主任:“六聯”即上述6種治療方式, 根據患兒個體情況同時進行幾種不同治療方法科學有效組合的綜合治療理念, “分型”則是根據兒童發育行為疾病每個病種的不同類型進行針對性靶向治療, 比如這個抽動症就分情感型、混合型等, 這個治療方法肯定不能“一刀切”的, 需要根據患兒的性別、年齡、發病史、臨床症狀等來制定針對性方案。

記者:分型分類, 對症採用綜合性的治療, 這樣才能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那麼兒童發育行為疾病什麼時候治療最好呢?是不是越早越好?

張主任:是的, “發育行為六聯分型體系”提倡的就是“綜合”、“分型”科學規範的治療。

對於什麼時候治療呢, 首先, 應該明確的一點是, 任何疾病都是越早進行治療越好, 多動症、抽動症等兒童發育行為疾病同樣如此, 早期進行治療及干預非常關鍵, 否則時間越長, 患兒大腦中的功能改變也會越明顯、越持久, 一些已經養成的行為習慣的矯正難度也會加大。 從目前臨床中兒童治療後的情況來看, 如果患者能夠積極接受並配合治療, 治療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再進行有效的治療和管理, 一般也不會對兒童成人後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

文章導讀

記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什麼樣的治療原則呢?

張主任:兒童發育行為疾病要遵循“早治療, 堅持治, 重配合”的基本治療原則, 早發現早治療, 選擇科學規範的治療方式是關鍵,堅持配合治療和管理很重要。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相關症狀,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明確診斷,千萬不可大意,這關乎著孩子一生的健康和生活。

記者:在改善兒童發育行為健康方面,您今後還有什麼規劃嗎?

張主任:作為一名普通的兒童發育行為醫務工作者,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和先進的診療技術去關注、關愛我們對孩子,這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種義務。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可以不斷完善和沉澱我們在兒童發育行為疾病診療方式,加大兒童發育行為疾病健康科普知識宣傳,加強全社會對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重視,讓我們可以更好地保障這些可愛的孩子的健康成長!

編後語:每一條道路的形成,都需要一個坎坷、發展之路;每一個夢想的實現,都必須有一個敢為人先、勇於挑戰自我的飆網者。

一個骨子裡流淌著民族責任感、心懷國家未來的普通醫務工作者,在探索規範兒童發育行為疾病這一艱難道路上,正在奮力前行,讓我們領悟到了她身上的精神魅力。

選擇科學規範的治療方式是關鍵,堅持配合治療和管理很重要。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相關症狀,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明確診斷,千萬不可大意,這關乎著孩子一生的健康和生活。

記者:在改善兒童發育行為健康方面,您今後還有什麼規劃嗎?

張主任:作為一名普通的兒童發育行為醫務工作者,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和先進的診療技術去關注、關愛我們對孩子,這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種義務。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可以不斷完善和沉澱我們在兒童發育行為疾病診療方式,加大兒童發育行為疾病健康科普知識宣傳,加強全社會對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重視,讓我們可以更好地保障這些可愛的孩子的健康成長!

編後語:每一條道路的形成,都需要一個坎坷、發展之路;每一個夢想的實現,都必須有一個敢為人先、勇於挑戰自我的飆網者。

一個骨子裡流淌著民族責任感、心懷國家未來的普通醫務工作者,在探索規範兒童發育行為疾病這一艱難道路上,正在奮力前行,讓我們領悟到了她身上的精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