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吃什麼好

冬至, 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2013年冬至是12月22日。 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吃南瓜的習俗,

諺語:“冬至到, 吃水餃。 ”

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日一般都在西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 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 因此和清明一樣, 被稱為“活節”。 冬至後便開始“數九”, 每九天為一個“九”。 到“三九”前後, 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 天氣也最冷, 所以說“冷在三九”, 而“九九”已在夏曆一月、二月, 我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 因此“九九豔陽天”。

冬至吃什麼好?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 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 因為從冬季開始, 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 由動轉靜。 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 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

穀、果、肉、蔬合理搭配, 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 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 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

北京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相傳漢朝時, 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 百姓不得安寧。 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 十分兇殘。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 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 取“渾”與“屯”之音, 呼作“餛飩”。 恨以食之, 並求平息戰亂, 能過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 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 不論貧富, 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諺雲:“十月一, 冬至到, 家家戶戶吃水餃。

”這種習俗, 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 相傳, 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 覺得味道特別鮮美, 讚不絕口。 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 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 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 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紅豆米飯

在江南水鄉, 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 共工氏有不才子, 作惡多端, 死於冬至這一天, 死後變成疫鬼, 繼續殘害百姓。 但是, 這個疫鬼最怕赤豆, 於是, 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用以驅避疫鬼, 防災祛病。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 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 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 用以祭祖, 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 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 一一祭拜祖先, 俗稱“祭祖”。 祭典之後, 還會大擺宴席, 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大家開懷暢飲, 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稱之為“食祖。 ”冬至節 祖先, 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 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蘇州冬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 姑蘇地區有俗語雲:“冬至如大年”。 傳統的姑蘇人家, 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 冬釀酒是一種米酒, 加入桂花釀造, 香氣宜人。 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 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 在寒冷的冬天, 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 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麻糍

麻糍, 是浙江, 江西的特產, 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 麻滋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閩南著名小吃, 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

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 麻糍香甜可口, 食後耐餓, 有著甜、滑的口感, 且軟韌、微冰。 成品色澤鮮白, 滑韌透明。

冬至節氣合肥習俗——掃墓、吃餃子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 據傳, 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 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 俗稱“添歲”。

在合肥, 冬至吃餃子成為一個習俗, 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 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 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 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在冬至這一天, 有祭祖的習俗。 很多人家會選擇在冬至日攜家人去掃墓祭祖。 2013年冬至恰逢週末, 根據市民傳統的祭掃習慣,預計各陵園就會迎來一波祭掃的小高峰,而祭掃的客流最高峰將是冬至日當天及隨後的兩個雙休日。

根據市民傳統的祭掃習慣,預計各陵園就會迎來一波祭掃的小高峰,而祭掃的客流最高峰將是冬至日當天及隨後的兩個雙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