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降溫10℃!雞年第一波寒潮來襲,記住這幾條保證不會凍病

本以為挨過了寒冬, 沒想到凍死在了春天。

6日, 中央氣象臺發佈了雞年首個寒潮預警。

多地會出現降雪降溫, 有的地方降溫甚至超10℃!

仔細看圖, “藍墨水”已經灑過來啦!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中央氣象臺

我們可能過了個假立春......

說好的春暖花開, 你卻偷偷下起了雪~

圖片來源:中新網

正如老話所說“反了春, 凍斷筋”。 冷空氣殺了個“回馬槍”, 天氣不按常理出牌、忽冷忽熱, 常常讓人猝不及防, 小心這4種可怕疾病正伺機接近你。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 教你不受寒冷威脅, 健康整個春天。

受訪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 劉占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湯成春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朱曉莉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 陸楓林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郭怡菁

呼吸內科:感冒、哮喘發威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 如果不及時增添衣物, 老人、孩子這些免疫力低的人很容易感冒。

冷空氣刺激後,

會導致氣道免疫力下降, 功能受損, 繼而令氣道反應性增高, 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

因此氣溫驟降時, 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 容易病情反復或加重。 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反應不一樣, 有家族史、體質敏感的人會嚴重一些。

專家支招

體質弱的人寒冷天氣最好減少出門, 出門時可以戴口罩, 增加衣服, 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 以免著涼。

消化內科:老胃病易發作

氣溫較低時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 因為低溫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 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迴圈, 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

專家支招

近來接診的很多患者都是受涼後“老胃病”發作, 所以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這個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暖, 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防止腹部受涼。

在飲食上要注意暖胃養胃, 多喝熱水, 少吃冷食, 按時吃飯。 運動要適量, 不宜大量運動出汗太多。 起居規律, 切記不要熬夜, 也不要思慮過度。

心內科:心血管很受傷

由於早晚溫差較大,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人明顯增多。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敏感性很高, 特別是寒冷天氣。

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 出現急性心肌缺血, 誘發心絞痛, 甚至心肌梗死。

天氣寒冷時, 應減少戶外活動, 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 誘發心梗。氣溫驟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容易出現心肌缺血。

另外,呼吸道感染多發易誘發肺炎,這也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成為心梗的重要誘因。

專家支招

老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藥控制血壓。如果有胸悶、隱痛或心慌等情況,即使發作時間很短,也要格外重視。

神經內科:腦梗更多發

春季是腦梗高發季節,特別是許多老人是晚上上廁所或早上一起來就發生中風了。

這段時間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時刻,氣溫驟降,晝夜溫差懸殊,低氣壓、高濕度,都容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使得血壓驟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在晚上睡眠時,人處於靜止狀態,血液黏稠度增加,這也是中風高發于這個時段的重要原因。

專家支招

一旦發現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楚、眩暈伴嘔吐等症狀,必須高度警惕,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中風急救分秒必爭做到三早:早識別、早求救、早溶栓。

飲食上,吃點味沖的食物

乍暖還寒時,可以吃一些蔥薑蒜等味沖的食物,它們能夠益氣通陽、祛散陰寒,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能起到殺菌防病、預防感冒的功效。

此外,蔥、薑、蒜、洋蔥、白蘿蔔、芥末等食物含有的活性成分含硫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減少自由基產生,預防衰老。

需要提醒的是,含硫化合物等活性物質遇熱會被破壞。所以吃味道沖的食物時,儘量少高溫加熱,能生吃的就儘量生吃,接受不了生吃辣味的,也不要煮得太熟太爛。

護好3處擋春寒

防寒保暖也有重點,脖子、腰部、雙腳處於人體陽氣運輸的主要通道上,又易暴露在外,一旦受寒可能牽連全身,需要格外精心防護。

>>>>

頸部:戴圍巾,練抬頭

身體的很多經脈要經過脖子,加上不少“電腦族”有慢性勞損的底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發局部血管收縮、肌肉痙攣等,誘發或加重頸椎病,甚至出現眩暈、大腦供血不足等不適。

因此,外出最好戴上圍巾或穿高領衫,避免脖頸暴露在風寒中。

平時可多做擴胸仰頭的鍛煉,幫助抻筋骨、練頸椎。雙手交叉放在頸後,同時擴胸,頭向後仰,手臂向前用力,頸部用力“對抗”手臂的力量。

>>>>

腰部:多穿衣,搓腰眼

“腰為腎之府”,腰部受寒,很容易出現氣滯血瘀,引起腰部疼痛,甚至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等舊病復發。

因此,趕時髦別太早,初春季節儘量少穿低腰褲、露出肚子的短夾克等,中老年人可用護腰帶加強保暖。

平時活動較少的久坐族,可每天按摩後腰的腎俞穴:雙手交叉,快速搓熱手掌,然後把手掌捂在腎俞穴(俗稱“腰眼”,腰椎兩側二指寬處,約與肚臍相水準)上,用手掌溫暖腰腎,同時雙手反復按揉,至腰部微微發熱。

>>>>

足部:常走動,勤泡腳

雙腳雖然支撐著“人體大廈”,但它遠離心臟,血液迴圈易受影響,且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易被寒氣偷襲。因此,每天一定要保持鞋襪的溫暖、乾燥。

工作、學習一段時間,感覺腳底發冷時,最好起身走動一會兒,以促進腳部的血液迴圈,及時驅寒。

另外,堅持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強身健體,泡腳時還可加點有溫經或舒筋活血作用的中草藥,如乾薑、桂枝、當歸、艾葉等。▲

本期編輯:劉雲瑽

誘發心梗。氣溫驟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容易出現心肌缺血。

另外,呼吸道感染多發易誘發肺炎,這也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成為心梗的重要誘因。

專家支招

老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藥控制血壓。如果有胸悶、隱痛或心慌等情況,即使發作時間很短,也要格外重視。

神經內科:腦梗更多發

春季是腦梗高發季節,特別是許多老人是晚上上廁所或早上一起來就發生中風了。

這段時間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時刻,氣溫驟降,晝夜溫差懸殊,低氣壓、高濕度,都容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使得血壓驟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在晚上睡眠時,人處於靜止狀態,血液黏稠度增加,這也是中風高發于這個時段的重要原因。

專家支招

一旦發現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楚、眩暈伴嘔吐等症狀,必須高度警惕,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中風急救分秒必爭做到三早:早識別、早求救、早溶栓。

飲食上,吃點味沖的食物

乍暖還寒時,可以吃一些蔥薑蒜等味沖的食物,它們能夠益氣通陽、祛散陰寒,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能起到殺菌防病、預防感冒的功效。

此外,蔥、薑、蒜、洋蔥、白蘿蔔、芥末等食物含有的活性成分含硫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減少自由基產生,預防衰老。

需要提醒的是,含硫化合物等活性物質遇熱會被破壞。所以吃味道沖的食物時,儘量少高溫加熱,能生吃的就儘量生吃,接受不了生吃辣味的,也不要煮得太熟太爛。

護好3處擋春寒

防寒保暖也有重點,脖子、腰部、雙腳處於人體陽氣運輸的主要通道上,又易暴露在外,一旦受寒可能牽連全身,需要格外精心防護。

>>>>

頸部:戴圍巾,練抬頭

身體的很多經脈要經過脖子,加上不少“電腦族”有慢性勞損的底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發局部血管收縮、肌肉痙攣等,誘發或加重頸椎病,甚至出現眩暈、大腦供血不足等不適。

因此,外出最好戴上圍巾或穿高領衫,避免脖頸暴露在風寒中。

平時可多做擴胸仰頭的鍛煉,幫助抻筋骨、練頸椎。雙手交叉放在頸後,同時擴胸,頭向後仰,手臂向前用力,頸部用力“對抗”手臂的力量。

>>>>

腰部:多穿衣,搓腰眼

“腰為腎之府”,腰部受寒,很容易出現氣滯血瘀,引起腰部疼痛,甚至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等舊病復發。

因此,趕時髦別太早,初春季節儘量少穿低腰褲、露出肚子的短夾克等,中老年人可用護腰帶加強保暖。

平時活動較少的久坐族,可每天按摩後腰的腎俞穴:雙手交叉,快速搓熱手掌,然後把手掌捂在腎俞穴(俗稱“腰眼”,腰椎兩側二指寬處,約與肚臍相水準)上,用手掌溫暖腰腎,同時雙手反復按揉,至腰部微微發熱。

>>>>

足部:常走動,勤泡腳

雙腳雖然支撐著“人體大廈”,但它遠離心臟,血液迴圈易受影響,且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易被寒氣偷襲。因此,每天一定要保持鞋襪的溫暖、乾燥。

工作、學習一段時間,感覺腳底發冷時,最好起身走動一會兒,以促進腳部的血液迴圈,及時驅寒。

另外,堅持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強身健體,泡腳時還可加點有溫經或舒筋活血作用的中草藥,如乾薑、桂枝、當歸、艾葉等。▲

本期編輯:劉雲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