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開學老犯困?3招教你調回生物鐘

□蝌蚪君

假期結束, 很多同學的生物鐘似乎已經適應了晝夜顛倒的生活。 開學這兩周, 不知大家的生物鐘是否調回來了?

生物鐘是怎么形成的——給自己上發條

自然界的大部分生物, 都存在行為和生理現象的周期性波動, 這種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 被稱為“生物鐘”或者“生物節律”。

大部分人都認為, “生物鐘”單純是指生物體內約24小時的“近日生物鐘”, 其實它包括的范圍很廣, 有周期更短的“超日生物鐘”, 也有周期更長的“月節律”、“年節律”等。

正是這些不同生物鐘的存在, 使得生物體可以預先準備和調節相應的生理功能,

來應對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的變化(下文如無特別說明, 生物鐘均指近日生物鐘)。 生物鐘好像是我們自帶的“身體管家”, 時刻在我們過分違反時間規律時發來提醒。

但這位身體管家究竟從何而來呢?18世紀, 法國科學家吉恩在研究含羞草時發現, 含羞草的葉片總是在白天張開, 晚上閉合, 即使把它放在黑暗的環境中, 這種規律也會一直保持。 與此同時, 科學家在研究黑腹果蠅時發現, 這種果蠅的成蟲破蛹時刻并不是隨機的, 它們只在一天的特定時刻破蛹, 并且表現出接近24小時的節律。

后續許多相似實驗使科學家們相信, 生物鐘是生物體先天就擁有的“天賦”, 學者們認為在生物進化早期, 這種節律的存在可以使生物體DNA的復制總在夜晚進行,

從而免受白天高強度的紫外線輻射。

既然這種節律是內源性的, 隨后科學家便對生物鐘背后隱藏的各項機制展開了研究。

研究發現, 哺乳動物的生物鐘主要由位于大腦中的視交叉上核控制, SCN又被稱為生物鐘的主時鐘。 它可以接收視網膜傳遞來的光信號, 位于外周器官和組織的子時鐘也輔助性地參與調節, 共同構成一個多層次的生物鐘系統。

2017年, 美國三位遺傳學家杰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希和邁克爾·揚發現了控制生物鐘的分子機制, 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他們以果蠅為模型, 發現了生物體內存在period基因(節律基因)和由該基因編碼的PER蛋白, 節律基因通過調控白天以及黑夜PER蛋白濃度,

就能控制相關的生理活動。

生物鐘紊亂的危害

主動違反生物鐘的行為, 并不是逆反少年才會有, 從事醫療、航空行業的工作人員由于工作需要, 常常也會晝夜顛倒, 生物鐘因此受到干擾。

這些干擾會導致他們睡眠困難, 白天難以保持清醒或者出現臨床失眠, 一些人甚至存在晚期睡眠障礙。 這表明, 長期違反晝夜節律的確會給身體機能帶來影響。 生物鐘和許多生理功能有關, 如不同時段的體溫、代謝、激素的分泌等, 都受到生物鐘的調節。

如果人的作息長時間與體內的生物鐘不一致, 就有可能對正常生理機能產生不良作用。 與此同時, 睡眠周期不規律也可能成為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誘因。

還有研究表明, 生物鐘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 生物鐘的失調可能會引起抑郁癥、躁郁癥等精神疾病。

總而言之, 生物鐘紊亂可謂百害而無一利。 如果生物鐘長期受到干擾并難以獲得足夠的睡眠, 則可能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多方面負面影響。

如何調整和改善生物鐘?

假期已經結束, 對于已經開始校園生活的同學來說, 如何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 重建規律的作息, 你的確需要一份“生物鐘急救指南”——

1.適度運動:研究發現, 鍛煉能夠改善生物鐘節律, 建議在白天選擇適當強度的運動, 比如慢跑、散步等。

2.調整飲食:如果假期飲食毫無規律, 早餐常常變成午餐, 那么建議調整飲食習慣, 三餐規律, 盡量不要在睡前吃飯。

3.保障睡眠:控制白天睡眠時間, 提高夜晚睡眠質量。 建議大家盡量減少熬夜時間, 睡前避免使用電子設備, 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以上這些方法可以幫助維持生物鐘穩定。

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 如果長時間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物鐘, 那就要考慮向醫生尋求專業幫助了。

[ 責編:云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