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預防骨質疏松常見的四大誤區

誤區一:預防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的事

很多年輕人會提醒督促自己的父母注意骨質疏松防治, 但是自己卻不太注意。 人類骨骼最健壯的時期是20-40歲, 過了40歲, 骨質疏松患病率成倍增長, 骨質流失的速度加快, 骨量開始下降, 骨質也逐漸變脆, 導致患骨質疏松或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也增大。 雖然患病者到中老年才表現出各種癥狀, 但年輕人的很多生活習慣影響到老來是否會患上骨質疏松, 而且, 近幾年, 各大醫院臨床都顯示, 骨質疏松有明顯的年輕化態勢。 年輕人的一些不良習慣包括不喝牛奶、久坐不動、缺乏鍛煉等都會影響骨質,

所以預防要從年輕開始。

誤區二:預防骨質疏松就要多吃鈣劑

補鈣確實是預防骨質疏松的重要方法, 但補鈣的方式不僅僅是吃鈣劑, 更多的還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眼下市場上鈣劑廣告非常多, 但魚龍混雜, 吸收率高低不同, 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 根據各人情況選擇補充。 而且不能過多服用, 最好每晚睡前服用一次, 如果能同時服用維生素D, 有利于鈣的吸收。

在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上, 要注意合理膳食營養, 多食用魚、蝦、蝦皮、海帶、牛奶、乳制品、骨頭湯、雞蛋、豆類、精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 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 如體育鍛煉, 多接受日光浴, 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

少吃糖及食鹽, 動物蛋白也不宜過多。

誤區三:得了骨質疏松要少動防骨折

得了骨質疏松首先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還應加強防摔、防碰、防絆、防顛等措施。 應該采取早期活動, 體療、理療心理、營養、補鈣、止痛、促進骨生長、遏制骨丟失, 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等綜合治療。 運動也是康復治療中一塊不可或缺的內容, 因為運動時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環可明顯恢復, 肌肉的收縮和擴張對骨骼有刺激作用, 可以促進骨形成, 減少骨量的流失, 這會減慢骨質疏松的進展。 因此, 骨質疏松者最好在戶外選擇力所能及的運動方式, 如散步、慢跑等。

誤區四:骨頭不痛不癢, 不需要檢查骨密度

骨質疏松最初的骨流失狀態不會有明顯感覺和癥狀,

但是等到腰背痛或骨折時, 已經處于后期, 治療難度相對大, 患者吃的苦頭也更多。 所以人到中年, 尤其婦女絕經后, 骨丟失量加速進行。 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 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 應及早采取防治對策。 需要指出的是, 注意積極治療與骨質疏松癥有關的疾病, 如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脂肪瀉、慢性腎炎、甲旁亢/甲亢、骨轉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