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西伯利亞蓼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于《青藏高原藥用圖鑒》。

【拼音名】Xī Bó Lì Yà Liǎo

【別名】剪刀股、野茶、驢耳朵、牛鼻子、鴨子嘴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西伯利亞蓼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sibiricum Laxm.[Per-sicaria sibirica (Laxm.)H.Gross.]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其根莖, 除去泥土及雜質, 洗淨, 晾乾。

【性味】微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利水消腫。 主目赤腫痛;皮膚濕癢;水腫;腹水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 3g。 外用:適量, 煎水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治關節積液、腹水、便秘, 皮膚瘙癢。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