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肩峰撞擊綜合征病因

骨骼常見的疾病比較多, 在對骨骼疾病治療上, 要先對疾病進行瞭解, 這樣對骨骼疾病治療, 才會有很好幫助, 不過要注意的是治療骨骼疾病, 飲食上一定要選擇清淡食物, 否則對疾病治療會產生阻礙, 那肩峰撞擊綜合征病因都有什麼呢, 這類疾病病因也是比較多的, 下面就詳細介紹下。

肩峰撞擊綜合征病因:

肩峰前外側端形態異常、骨贅形成, 肱骨大結節的骨贅形成, 肩鎖關節增生肥大, 以及其他可能導致肩峰-肱骨頭間距減小的原因, 均可造成肩峰下結構的擠壓與撞擊。 這種撞擊大多發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鎖關節下麵。 反復的撞擊促使滑囊、肌腱發生損傷、退變, 乃至發生肌腱斷裂。

臨床表現

撞擊征可發生於自10歲至老年人。 部分患者具有肩部外傷史, 相當多的患者與長期過度使用肩關節有關。 因肩袖、滑囊反復受到損傷, 組織水腫、出血、變性乃至肌腱斷裂而引起症狀。

早期的肩袖出血、水腫與肩袖斷裂的臨床表現相似, 易使診斷發生混淆。 應當把撞擊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肩痛症進行鑒別, 並區分出撞擊征屬於哪一期, 此對本病的診斷和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各期撞擊征的共同症狀:

1.肩前方慢性鈍痛

在上舉或外展活動時症狀加重。

2.疼痛弧征

患臂上舉60°~120°範圍出現疼痛或症狀加重。 疼痛弧征僅在部分患者中存在, 而且有時與撞擊征並無直接關係。

3.礫軋音

檢查者用手握持患臂肩峰前、後緣, 使上臂做內、外旋運動及前屈、後伸運動時可捫及礫軋音, 用聽診器聽診更易聞及。 明顯的礫軋音多見於撞擊征2期, 尤其是在伴有完全性肩袖斷裂者。

4.肌力減弱

肌力明顯減弱與廣泛性肩袖撕裂的晚期撞擊征密切相關。

肩袖撕裂早期, 肩的外展和外旋力量減弱, 有時系因疼痛所致。

5.撞擊試驗

檢查者用手向下壓迫患者患側肩胛骨, 並使患臂上舉, 如因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而出現疼痛, 即為撞擊試驗陽性。 NeerⅡ認為本試驗對鑒別撞擊征有很大臨床意義。

6.撞擊注射試驗

以1%利多卡因10毫升沿肩峰下麵注入肩峰下滑囊。 若注射前、後均無肩關節運動障礙, 注射後肩痛症狀得到暫時性完全消失, 則撞擊征可以確立。 如注射後疼痛僅有部分緩解, 且仍存在關節功能障礙, 則“凍結肩”的可能性較大。 本方法對非撞擊徵引起的肩痛症可以作出鑒別。

在對肩峰撞擊綜合征病因認識後, 治療肩峰撞擊綜合征的時候,

需要按照患者病因進行, 而且肩峰撞擊綜合征治療時間比較長, 治療過程中, 患者也要進行身體一些訓練, 這樣對緩解疾病有很好幫助, 這點患者也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