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四季手腳涼,怎麼暖

寒冷的冬季, 末梢血液迴圈差, 有的人總感覺手腳冰涼, 喝熱水、多穿幾件衣服也暖不起來, 即使在炎炎夏日, 他們仍四肢冰冷。 中醫分析導致一年四季手腳冰涼的原因, 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陽氣不足, 二是肝氣不舒, 而這都可以通過調養生活方式得到緩解。

陽氣不足。 中醫認為, 人體陽氣不足, 溫煦功能減弱, 會出現怕冷、四肢不溫、精神萎靡, 及上腹部、背部或腰膝怕冷等問題。 這主要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如進食過多生冷食物, 缺乏運動。 針對陽氣不足造成的手腳冰涼, 應從幾方面調理。

飲食方面:適當多吃些牛肉、羊肉、雞肉,

烹調時加入辛溫的蔥、胡椒等調味品;水果可吃桃、葡萄, 少吃西瓜、梨等;少吃冷飲。

適當運動:動則養陽, 所以四季都要堅持運動。 依據個人愛好、體力強弱選擇運動方式, 以有氧運動為佳, 如瑜伽、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 儘量不要運動到大汗淋漓, 一旦大量出汗, 津液會受損, 也是在損耗陽氣。

多曬太陽:中醫講“背為陽”, 人體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均分佈於後背, 所以要多曬背部, 借助自然界陽氣溫通經脈。

艾灸:夏季人體陽氣充足, 氣血流通旺盛, 此時進行艾灸可祛除體內陰寒病邪, 恢復陽氣。 具體可艾灸3個穴位, 一是大椎穴, 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艾灸該穴位可增強陽氣, 驅散寒濕, 提高機體免疫力。 二是足三裡,

位於小腿上, 當腿彎曲時可看到膝關節外側有一塊高出皮膚的小骨頭, 這就是外膝眼, 從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便是足三裡。 足三裡為養生保健第一要穴, 民間有“艾灸足三裡, 勝吃老母雞”的說法。 艾灸該穴有溫中散寒, 健運脾陽, 補中益氣的作用。 三是關元穴, 在肚臍下四橫指處。 艾灸關元穴可治療一切陽虛證, 對畏寒怕冷效果尤佳。

肝氣不舒。 中醫認為, 肝主疏泄, 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 工作壓力大, 如果沒有找到很好的解壓方式, 日積月累, 就會出現肝氣不舒。 肝主四肢末端, 如果肝氣鬱結, 容易手腳冰涼, 還伴有煩躁易怒、失眠多夢、頭暈目眩、咽喉有異物感。 針對肝氣不舒造成的手腳冰涼,

可從以下幾方面調理。

飲食方面:適當多吃蒿子杆、海帶、蘿蔔、金橘、柚子、山楂等。 可用玫瑰花代茶飲, 取幾朵幹玫瑰花, 放在茶杯裡, 沖入沸水, 加蓋30分鐘後飲用。 玫瑰花味甘、微苦, 歸肝、脾經, 具有行氣解鬱疏肝的作用。

早睡覺, 勿熬夜:《黃帝內經》記載:“人臥則血歸於肝”, 淩晨1點至3點肝經當令, 此時是調養肝經的最佳時機。

多交朋友, 外出旅行:肝氣不舒的人一般喜歡宅在家, 結果越待越鬱悶, 所以一定要多交朋友, 多出走走, 放鬆精神。

敲打陽陵泉:該穴位於小腿外側, 腓骨前下方凹陷處。 每天用拳頭敲打陽陵泉能降肝火、解鬱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