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做胸透能埋癌症隱患 專家:放射線可致細胞受損

點評背景:近日, 一則【胸透不應成為少兒體檢常規項目】的微博在網路上廣泛傳播, 微博指出, 美國、日本等多數發達國家已淘汰胸透檢查, 英國的使用頻率僅為0.2%, 而中國則高達61.8%。 胸透可致部分機體細胞受損, 如果無法自我修復, 就會殘存於機體, 像“定時炸彈”, 當免疫力低下時, 開始瘋狂複製, 成為癌症病灶。

是否胸透能為日後是否患癌埋下隱患?新浪健康特地採訪了相關專家。

此篇微博的原文指出, 胸透是目前醫學檢查常用的輔助診斷方法, 它在通過x射線影像技術説明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同時, 放射線也會給人體造成各種危害。

胸透的放射線可致部分機體細胞受損, 這些受損細胞如果沒能自我修復, 就會殘存於機體裡, 像“定時炸彈”, 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況下, 開始瘋狂複製, 成為癌症病灶。 所以胸透不能成為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

據悉, 一次胸透的放 射線量就相當於10次X光拍片, 美國、日本等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已淘汰胸透檢查, 在為數不多的使用國家中, 英國的使用頻率僅為0.2%, 而中國則高達61.8%。

北京的三甲醫院基本已取消胸透

北京宣武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杜祥穎指出, 雖然這篇文章和微博引起了廣泛重視, 但是, 在宣武醫院, 目前早已沒有了胸透這個檢查項目。

據北京安貞醫院兒科醫生徐繼敏介紹,

兒科的檢查基本上沒不再使用胸透專案, 更多的是基礎的X光片和深度的CT檢查。

據瞭解, 北京地區的三甲醫院大都取消了胸透這一檢查手段, 胸透檢查的診斷意義在學術界一直沒有清楚明確的共識。 但對於幼兒和青少年, 專家表示, 能儘量少用胸透更加安全這一點是肯定的。

胸片胸透CT的區別很多人不清楚

胸片和胸透到底什麼區別、CT和B超又是怎麼回事, 公眾可能認識上不那麼清晰, 導致這樣一條新聞的流傳, 給大眾尤其是孩子家長帶來普遍的恐慌。

北京宣武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杜祥穎解釋, 胸片是常規體檢項目, 主要是指通過X光檢查胸部異常。 大都在0.15秒~0.3秒可完成檢查, 輻射量比較微小。

胸透與胸片不同之處, 在於胸透是動態的透視觀察, 需要X光在胸部移動照射, 一般要觀察5秒左右, 有異常時可能需要觀察到十秒。 胸透的曝光量射線是胸片的幾十倍。

CT是根據被測物體各部分對射線的吸收與透過率不同, 由電腦採集透過射線並形成三維立體成像, 能發現更多體內部位的細小病變。

B超是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一門影像學科, 沒有前三項檢查的輻射風險, 但是具有一定的超聲波影響。 但只要按照醫生的指導規範使用, 就可以保證其安全性, 如孕婦的孕產檢。

如果按輻射對健康的影響來排序, 由大到小依次為CT、胸透、胸片、B超, 其中B超為零輻射。

是做檢查重要還是躲輻射重要平衡利弊

杜祥穎指出, 其實, 做有輻射性檢查, 沒有絕對安全和不安全之說, 凡事都要衡量利弊, 對於複雜難以診斷的疾病, 當疾病的致命風險遠遠大於輻射帶來的危險, 為儘量保證生命的長久, 就要考慮使用CT等檢查手段。 如肺癌、肝癌等的最後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