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減肥

冬泳遊多長時間 不要等寒顫期後才結束游泳

冬泳遊多長時間

嚴格來說, 冬泳下水游泳的時間沒有一個明確數位, 應根據當時的氣溫、水溫和自己身體的感覺而定。 一般水溫在14℃以上可以遊30分鐘左右, 水溫越高時間可以越長, 10℃至14℃可以遊10至30分鐘, 10℃以下要堅持每下降1℃便減少遊1分鐘的原則。 特別是當水溫低於10℃, 應每2-8分鐘上岸一次, 低溫狀態下超過14分鐘, 神經就會凍得麻痹, 容易發生無意識狀態下的昏迷現象。

冬泳時間過長, 超過了人體對寒冷的承受能力, 也會對人的心臟等器官帶來嚴重損害。

當然也有體質特別耐寒的冬泳強者, 願意在冰水中鍛煉更長的時間,

屬於特殊的例外情況, 最好謹慎掌握, 不要貪多給自己帶來危害。 總之, 科學冬泳不提倡挑戰極限, 要牢記:少則受益, 多則有害。

不要等寒顫期後才結束游泳

注意, 實際踐行冬泳時, 不管時間多久, 千萬不要等寒顫期出現後才結束游泳。

下水後不久即感到冰冷, 手指麻痹和頭暈時, 應完畢冬泳。 如未上岸持續冬泳, 這種表像不見不久, 又出現第2次冰冷、震顫、肌膚發紫並出現雞皮疙瘩時, 即為運動量過度, 是上岸的緊迫信號, 應立即上岸, 不然常發作危險。

怎麼控制冬泳的時間及時出水

1、隨時注意冬泳時間, 冬泳時不超過自己的手指和腳趾對寒冷水溫的耐受限度。 手指和腳趾的感覺是控制冬泳泳量的靈敏信號:手指和腳趾首先感到疼痛時就出水。 當手指和腳趾首先感到疼痛時, 應該及時停游和出水保暖, 否則會凍傷的。 特別是要在北方的冬季室外低氣溫, 若不具備更衣室保暖的條件, 更要注意防止手指和腳趾的凍傷。

2、要以自己在水中沒有感覺第2次寒冷前就出水, 冬泳泳量還是以遊後感覺溫暖舒適最合適, 出水後在室內更衣時應該無發抖現象, 10分鐘後就恢復到正常體溫為在水中游泳時間的控制原則, 微有寒顫也是身體熱能不夠的表現, 對身體有害無益。

冬泳一周遊幾次合適

冬泳應該循序漸進。 剛開始參加冬泳鍛煉的人每週可進行2-3次游泳鍛煉, 不宜過多, 最好等身體適應後可以再逐步增加。 另外, 游泳最好從夏秋季開始, 使身體對溫度逐步適應, 直到對低溫已具備適應能力再進行冬泳。

冬泳游多少米才合適

一個健康的普通人, 在攝氏零度的水中, 安全的冬泳量是30米或1分種, 以此為尺度, 水溫每升高1度均可增加30米或1分鐘。 至於個人身體狀況, 則需要冬泳者自己權衡, 包括年齡、性別、體格上的差異, 冬泳者體型的大小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量, 身材高大的人利於在冷水中保溫,

身體瘦小的人則反之, 海洋哺乳動物的體型都較大就是這個原因。

安全冬泳的十六字原則

循序漸進、因人制宜、留有餘地、持之以恆。

1、循序漸進:從夏泳到秋泳再到冬泳, 天天堅持下水。

2、因人制宜:隨著氣溫、水溫等的變動, 調整游距和游時, 達到冷激適度為宜, 不逞能,不攀比。

3、留有餘地:最好是下水經過寒冷期後,一進入溫暖期即出水,見好就收,穿好衣服後再作跑步或跳繩等運動,使體溫儘快恢復正常。

4、持之以恆:冬泳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地進行,這樣對健康有害無益。

不逞能,不攀比。

3、留有餘地:最好是下水經過寒冷期後,一進入溫暖期即出水,見好就收,穿好衣服後再作跑步或跳繩等運動,使體溫儘快恢復正常。

4、持之以恆:冬泳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地進行,這樣對健康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