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時下是進行耐熱鍛煉的最好時機

“這鬼天氣, 熱死人了。 ”每年夏天, 我們總能在大街小巷或公車上聽到這樣抱怨的聲音。 不過, 在2015年, “熱死人”這個片語, 在印度就不再是人們對高溫天氣抱怨的修辭手法了, 而是對現實情況的真實描述。 據印度媒體報導, 截止到最近, 印度部分地區高溫天氣導致的死亡人數已超過1100人。 而這個紀錄顯然還不是最終數位, 因為印度氣象部門預計, 高溫天氣難以立即緩解。 據印度氣象專家分析, 此次異常高溫是由乾燥的西北氣流所致。 盛行季風氣候的印度, 在每年雨季來臨前, 常受到副熱帶高壓的長期控制,

出現高溫天氣;印度特殊的地形和高強度的輻射也助長了這種高溫天氣, 使得日最高氣溫達到45℃至48℃。 在這種溫度下, 人體散熱的難度就更大了, 一方面, 人體心臟功能負擔過重;另一方面, 又幹又熱定會導致大量出汗, 造成微量元素流失, 電解質平衡紊亂, 細胞內外壓力不均, 導致細胞水腫, 從而最終危及生命。

不過, 高溫天氣是可以防禦的。 我國氣象部門發佈的高溫預警信號分三級, 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其中, 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天氣炎熱, 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37℃以上”;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天氣酷熱”, 一般是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到39℃以上。

其中橙色信號的“防禦指南”就有四條:(1)儘量避免午後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 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 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2)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3)注意作息時間, 保證睡眠, 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4)媒體應加強防暑降溫保健知識的宣傳, 各相關部門、單位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在紅色信號的“防禦指南”中, 非常明確地提醒每個公民“注意防暑降溫, 白天儘量減少戶外活動”;而對有關單位, 則 “建議停止戶外露天作業”。

在我國, 高溫預警其實就是健康預警;而在印度, 那種“最高氣溫達到45℃至48℃”的天氣預報, 其實就是一種“生命預警”。 印度安德拉邦和特倫甘納邦發佈的高溫紅色警報,

也要求民眾避免在正午至下午4時之間從事勞動。 安德拉邦災害管理部門還要求所有醫生不得休假, 每名因高溫死亡者的家庭將獲得10萬盧比(約合9600元人民幣)補償。 有錢人當然不在乎這點補償, 他們會主動為抵禦高溫災害而進行各方面的投入。 事實上, 印度死於高溫天氣的多為窮人、乞丐、無家可歸者和建築工人。 透過高溫氣象災害,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問題。

當然, 防禦高溫天氣, 既有臨時採取措施應急方案, 也可以從長計議, 提前進行耐熱鍛煉。 實驗證實, 人體的熱耐受能力與熱應激蛋白有關, 而這種熱應激蛋白合成的增加, 與受熱程度和受熱時間有關。

經常處於高溫環境中, 熱應激蛋白的合成增加, 使人體的熱耐受力增強;以後再進入高溫環境中, 人體細胞的受損程度就會明顯減輕。 進一步的研究還揭示, 獲得或提高熱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進行耐熱鍛煉, 即在逐漸升高的氣溫下進行鍛煉, 以達到適應更高溫度環境的目的。

時下正值初夏, 日平均氣溫的變化正好符合“逐漸升高”的特點, 所以是進行耐熱鍛煉的最好時機。

文/霍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