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壽

秋季養生進補需遵循三個原則 補前補後均要排毒

現在,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 許多人在“多吃補藥, 有病治病, 無病強身”的錯誤思想指導下, 喜歡盲目跟風, 亂用補藥, 既增加了開支, 又傷害了身體;而目前的保健品市場上, 各種保健品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讓人難辨真假。 常言道:“秋風起, 三蛇肥”, 入秋之後, 早晚的寒氣愈來愈重, 又到了秋冬進補的時節。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 秋冬時節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 大家稱之為“補冬”。 中國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副主任姜良鐸教授稱:“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 因為進入秋冬季節後, 體內代謝下降,
體力消耗減少, 此時進補, 藥物易被吸收和蘊蓄, 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 但是, 要科學進補, 要補得恰當, 不要盲目進補。 ” 進補最好先排毒 中國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副主任姜良鐸教授認為, 排毒解毒、調補治病養生法來指導冬季養生保健, 會給健康帶來益處。 姜教授說, 冬季養生, 要避免純補、壅補、膩補, 要在排毒解毒的基礎上進補, 要通補結合, 補得恰當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反之, 則易致毒留體內而引發多種疾病或使宿疾復發。 在進補前, 必須要將積聚在人體內的毒素通過消化管道、泌尿道排出體外。 據瞭解, 各種毒素、廢物存留在體內會造成代謝功能紊亂, 阻礙氣血正常運行、破壞腑髒的功能及腑髒之間的相互協調。
在這種情況下進補, 機體不但無法吸收補品的營養物質, 反而會引發多種疾病, 有害健康。 因此秋冬進補之前必須先排毒, 通得合適、補得適當才能獲得真正健康。 補後更需要排毒 有關專家認為, 若補得太過, 不但不能強身健體, 還會引發疾病。 因為, 秋冬季節傳統的食補多用辛熱之品, 以溫陽驅寒, 而補藥也多以溫熱藥為主, 人們往往習慣於純補、膩補、食不厭精, 故秋冬進補不當易致體內陽氣過盛, 營養物質蓄積化熱;易釀生成毒, 毒留體內則會引發多種疾病。 如過食辛辣刺激之品可使大便幹結難解、致痤瘡(青春痘)等症;過食肥甘厚膩則易損傷脾胃, 脾胃呆滯、水濕運化無力則引起便秘腹脹等症。 加之冬季運動減少,
從而抵抗力下降, 原有的疾病極易復發或加重。 專家認為, 要想身體真的好起來, 就要時刻注意身體的變化。 只有將進補與排毒結合在一起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平衡飲食是根本 滋補不均相信是很多人都很煩惱的事情, 因為各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 穀物重要供給人體所需的能量, 家畜肉類重要供給動物蛋白和脂肪, 果類、菜類重要供給人體必須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 這些食品, 缺了哪種都沒有利益于身體健康。 人先天就是雜食動物, 我們的牙齒有管磨的, 有管切的, 另有管撕扯的。 磨牙用來磨碎穀物, 切牙用來堵截蔬菜, 犬齒用來撕扯肉類, 因此《黃帝內經》中說人要以“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這裡的“五”實質上是泛指各類蔬菜穀物, 意思是讓咱們在飲食的種類上要多樣化, 不能偏食, 這也是我國普通飲食結構均衡的一個根基原則。 食品有其屬性特徵, 寒涼溫熱各不相同, 平衡攝取各類食品就能夠互相禁止食品的偏性, 而增強食品的補益。 有人喜好吃螃蟹, 但什麼緣故吃螃蟹必定要加一點生薑汁呢?由於螃蟹是寒性的, 而生薑汁是熱性的, 兩者同食, 不僅鮮味還能防止螃蟹的寒性傷人脾胃。 從現代滋補學的角度講, 各類食品供應人體的滋補素也不一樣。 穀物重要供給人體所需的能量, 家畜肉類重要供給動物蛋白和脂肪, 果類、菜類重要供給人體必須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 這些食品, 缺了哪種都不利於身體健康。
而現代人在吃上輕而易舉走極端, 以為好的貴的就是有滋補的, 每天大魚大肉, 頓頓山珍海味, 血脂高了不改, 血糖高了還不改, 真可謂是“吃”心不改。 還有一部分女孩子, 為了追求苗條而頓頓不吃, 弄得面有菜色。 因此, 在飲食養生上, 第一要避免極端, 平衡的飲食才是健康的根本。 除了飲食的品種要多樣化, 在同一類食品中選擇的種類也要多樣化。 以往碰見如此的病人, 只吃白肉(雞肉、魚肉), 不吃紅肉(豬、牛、羊肉), 常常暈倒, 結果到醫院一查, 是血虛, 這就是飲食有所偏造成的。 貼膘要分七步走 南開醫院中醫博士孟凡征認為秋季進補, 生活中早臥早起, 飲食上防燥護陰、滋陰潤肺是基本原則。 關鍵字1:平補 進補原則:中醫曰“四季五補”,
即春季“升補”, 夏季“清補”, 秋季“平補”, 冬季“滋補”, 四季宜“通補”。 解析:芝麻、核桃、紅棗、蓮心和桂圓等都是適於秋季平補的佳品。 關鍵字2:循序漸進 進補原則:秋季合理進補可以彌補夏季的過度消耗, 增強人體對寒冷天氣的適應能力。 解析:夏季人們常過食冷飲, 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減弱現象, 不適合大量進食補品。 關鍵字3:排出濕邪 進補原則:進補之前最好有個調理脾胃的過程。 解析:“秋老虎”光顧, 應多吃些綠豆、扁豆、薏米、荷葉等, 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 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關鍵字4:健脾和胃 進補原則: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 解析: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 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關鍵字5:虛不受補 進補原則: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腸炎的人,立秋後千萬不可貿然進補,更切忌進食大量含有阿膠、鹿角膠的補品。 解析:大量進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 關鍵字6:藥補和食補 進補原則:食補適合體質較差但沒有具體疾病的人,可以起到改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 解析:食補的時候要注意循序漸進。至於亞健康人群,最好“食藥同補”,以彌補營養失調。 關鍵字7:潤燥 進補原則:秋燥當令,容易損耗人體的陰精、津液,不過秋燥也分為外燥、內燥,因此詳細瞭解自身情況,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達到食補或藥補的最佳效果。 解析: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會有感冒、咳嗽等症狀。內燥是臟腑精虧液耗所引起,例如大病初愈、勞累過度、辛熱太多等。
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關鍵字5:虛不受補 進補原則: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腸炎的人,立秋後千萬不可貿然進補,更切忌進食大量含有阿膠、鹿角膠的補品。 解析:大量進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 關鍵字6:藥補和食補 進補原則:食補適合體質較差但沒有具體疾病的人,可以起到改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 解析:食補的時候要注意循序漸進。至於亞健康人群,最好“食藥同補”,以彌補營養失調。 關鍵字7:潤燥 進補原則:秋燥當令,容易損耗人體的陰精、津液,不過秋燥也分為外燥、內燥,因此詳細瞭解自身情況,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達到食補或藥補的最佳效果。 解析: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會有感冒、咳嗽等症狀。內燥是臟腑精虧液耗所引起,例如大病初愈、勞累過度、辛熱太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