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古代藥酒是怎樣制作的?

下面來詳細看看醫藥文獻記載的古人制藥酒的方法:

東漢, 張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載的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所采取的煮服方法, 則類似于現代的熱浸法。 唐, 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藥酒的制法、服法, “凡合酒, 皆薄切藥, 以絹袋盛藥內酒中, 密封頭, 春夏四五日, 秋冬七八日, 皆以味足為度, 去渣服酒, ……大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又如《本草綱目》記載燒酒的制作即用蒸餾法, “用濃酒和糟入甑, 蒸汽令上, 用器承取露滴, 凡酸之酒, 皆可燒酒, 和曲釀甕中七日, 以甑蒸取, 其清如水, 味極濃烈,

蓋酒露也。 ”此種操作方法即與現代基本相同。

此外, 還對冷浸法加藥釀制及傳統熱浸法等制作藥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 均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 根據歷代的醫藥文獻記載, 古人的藥酒與現代藥酒具有不同的特點, 一是古代藥酒多以釀制酒的藥酒為主, 亦有冷浸法、熱浸法;二是基質酒, 多以黃酒為主, 而黃酒性較白酒緩和。 現代藥酒, 則多以白酒為溶媒, 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 少數品種仍用黃酒制作, 含酒精量在30%—50%, 制作方法為浸提法, 很少有用釀造的。

一般來說, 現代藥酒的制作多選用50—60度(%)的白酒。 其依據是:因為酒精濃度太低不利于中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而酒精濃度過高, 有時反而使藥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 使得藥材質地堅硬,

有效成分難以溶出。 對于不善于飲酒的人來說或因病情需要, 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黃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質酒, 但浸出時間要適當延長, 或復出次數適當增加, 以保證藥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

制作藥酒時, 通常是將中藥材浸泡在酒中, 經過一段時間后.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 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后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