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健康中國”在博鼇熱火朝天

3月24日, 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期間,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海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博鼇健康論壇同期召開。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路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健康報》社社長鄧海華、總編輯周冰主持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近百名中外健康產業領袖以及專家學者、媒體精英聚焦健康產業發展, 貢獻智慧、交流心得, 使健康中國成為了博鼇亞洲論壇期間最具人氣的熱點話題之一。 曾益新一行還深入參觀考察了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 與海南省腫瘤醫院成美國際醫學中心、博鼇一齡生命養護中心等機構代表就健康產業發展做了深入交流。

鼓勵發展 有序發展 規範發展

曾益新提出, 要把醫學科技放在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位置。 去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工作會議, 宣導推動醫學科技發展, 並且做了全面系統的部署。 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免疫治療、輔助生育等新技術, 對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人類健康帶來新的希望, 在這些新技術應用層面, 目前中國與國際上基本同步, 政府和社會應給予支援, 同時發揮我國臨床資源豐富的優勢, 力爭在某些領域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在推動新技術發展的同時, 也一定要注重規範有序, 不要出現“一管就死, 一放就亂”的局面。

曾益新說, 醫學科技創新要注重基地管理和專案管理相結合, 基地管理方面要注重探索院企合作, 調動多方資源參與;專案管理層面應當實行分階段管理, 科研階段要由政府和社會支持, 大力鼓勵探索, 成熟階段經過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學評價後, 可以在適當範圍內推向臨床應用。 要合理佈局新技術研發基地, 兼顧東西部, 要向西部落後地區傾斜, 吸引更多資源帶動西部地區的發展。

海南醫療健康產業規模已達到千億元

王路副省長介紹, 海南是著名的健康島、長壽島, 也是養老宜居健康度假的天堂, 具有發展醫療健康產業良好的區位和資源稟賦優勢。 海南島擁有世界一流的熱帶旅遊資源, 綠色發展, 共建共用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海南的戰略主題, 近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健康擺在有限發展的戰略地位, 將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的全過程。 海南在全國率先將醫療健康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是我國目前在發展醫療健康產業方面開放力度最大,政策優惠面最廣,發展潛力最好的區域。海南的醫療健康產業體系覆蓋全生命週期,且內涵豐富、佈局合理、結構合理,著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迴圈的醫療健康產業集群,醫療健康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1000億元左右。

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為

健康中國提供強大支撐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科教司司長秦懷金介紹,當前,醫藥科技工作面臨著艱巨的任務。面對慢病和傳染疾病的雙重負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負擔仍然非常非常重。從產業來看,醫藥產業增長高於其他工業的平均值。我國醫藥產業已經成為在全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超過了日本。但是我們也很糾結,我們90%以上的專利藥靠進口,90%以上的中高端醫療設備的尤其是高端的還主要的靠進口,這個費用老百姓承受不了。去年科技創新大會上,習總書記提出要打破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減輕老百姓看病貴的負擔。群眾有著極大需求,我們卻沒有這個能力。現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接近目標,中國自己的科學家要引領創新,成為引領者,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條件。

秦懷金說,人類跟疾病的鬥爭的歷史就是科技進步的歷史,我們給世界科技的貢獻還不夠,中國的科學家需要科技創新來支撐我們的重大疾病防控。健康中國的建設,我們不但是跟跑者,一定要做領跑者,中國科學家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真正的把研究變成老百姓健康的實惠。

衛生應急為健康中國建設助力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應急辦公室主任許樹強介紹,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健全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和緊急醫學救援工作。

許樹強說,目前,我國的衛生應急在法制體制、機制預案和基礎能力建設上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國家的衛生應急能力尤其是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水準站在了全球前列。衛生應急取得的成效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的理念,體現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水準。近年來,中國衛生應急積極參與國際行動,在援助西非抗擊博波拉疫情、援助尼泊爾抗擊8.1級地震等事件中,為世界衛生安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明確了衛生應急“一體兩翼”的發展框架,“一體”就是體系和核心能力的建設,”兩翼”就是強化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十三五“期間,衛生計生部門將推進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升級、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等重點專案,特別是針對區域突發事件風險和特點,佈局七個國家級綜合緊急醫學救援基地,若干國家級海(水)上、航空醫學救援基地及專科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為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為健康中國建設助力。

健康促進助力健康中國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介紹,國家頒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針對當前面臨的健康問題,提出了三步走策略,也提出了2030、2050不同的階段我們國家的戰略目標和健康中國的戰略任務。路徑是通過全社會的動員,通過各部門的參與,通過改革創新來滿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還有一個路徑就是要強化個人的健康責任意識。

健康促進是國際宣導的一種理念。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健康促進的作用簡單講就是健康的生活共建共用,要協調好個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健康促進這個概念在國際上提出來有30年的歷史,強調了五個行動綱領,促進健康首先需要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明確將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就是說我們各行各業都要制定有益於健康的政策。我們要創造支持性的環境。

精准醫療作為科技創新的模式

將推動全民健康

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院士介紹,今天是我們健康事業的發展最好的時期。健康是老百姓的一個基本需求,也是老百姓的最高需求。健康中國的目標未來首先是健康的國民體制,青少年能夠健康的成長,成年人能夠健康生活老年人可以養老,還有就是要有健康的國民文化。我們國家目前重大疾病面臨嚴峻挑戰,傳染病風險也比較大。今天,中國發展站在國際化和全球一體化的基礎上,重大疾病是造成我國人類資源和經濟損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建成小康社會過去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夢的重要表現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此,總書記已經非常清晰高度簡捷闡明。從人類的疾病健康發展史來講,任何一項臨床診療的新技術、新裝備、新藥品的應用都是科技發展的結果,所以醫學發展兩個特點:一個就是醫學科技創新,另外一個就是學科的交叉發展。目前我們的大型醫療裝備主要依靠國外進口,中國要成為醫學強國,醫療裝備、藥物創新一定走在前面。精准醫療是醫學科技發展的必然,是醫學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精准醫療在臨床診斷的方式分類、臨床指南的標準方面都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我們國家精准醫學發展面臨歷史機遇,精准醫療作為科技創新的模式將推動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健康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

走向精准醫學新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認為,過去30年來,腫瘤成為人類第一個死亡原因,造成了大量非正常死亡。2012年,全球有1億多新發腫瘤,其中300萬發生在中國,可以看到發達國家跟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循證醫學開啟了醫學的新時代,數位化醫學更精准,對於腫瘤的診治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未來時代是精准醫學時代。1996年,發現了第一個靶向藥物,通過基因檢測發現了腫瘤的突變基因,然後找到了治療的靶點進行靶向治療。20多年來,已經發現了50多種靶向藥物,對於20多個腫瘤開始進行靶向治療,腫瘤診治方面實現了精准治療,以後在腫瘤的預防方面也將開始進行精准醫學,進行精准預防。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精准醫學時代,先進的醫療技術方面要鼓勵發展、支持發展、優勢發展、科學發展。

為客戶提供最優的整體解決方案

飛利浦中國區副總裁朱海鸞介紹了該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戰略。她說, 飛利浦公司有130多年發展歷史,一直不停創新和探索,不停地取得突破。去年將起家的照明業務拆分了,成立了兩家獨立的專注公司,今後將專注於整個醫療科技業務,業務涵蓋整個健康生活的家庭業務,以及醫療的板塊。我們轉型得到了整個的各界的認可。我們在中國第一策略致力於本土的創新,我們把研發中心放到中國,研發領域延伸到基礎領域,研發領域非常寬廣。去年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獨立的整體解決方案團隊,來為客戶提供最優的整體解決方案。

民族醫療具很巨大成長空間

深圳邁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肖海波副總經則從民族醫療工業的發展角度介紹了該公司的成長歷程。他認為,中國的醫療2009年是一個分水嶺,之前進口醫療器械高速增長,之後進口醫療在中國直線下降,國產醫療的增長直線上升。邁瑞1991年成立於深圳,2016年銷售收入達到了100億人民幣,累計國家納稅53億人民幣。為了中國醫療器械的發展,邁瑞不每年銷售收入的10%用於研發投入,每年7到12款新產品推出,累計申請專利2066余項,其中15%為美國專利。

肖海波說,今天,邁瑞已經從單一產品的銷售,成長為整體解決方案的一個供應商,服務於我們的全球客戶。邁瑞已經連續15年占比中國市場的第一位,邁瑞的產品現在已經銷往全球190的個國家地區並且進入全球一流醫院,相信民族醫療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大型醫院精准扶貧的新路徑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委姚尚龍教授重點介紹了大型醫院精准扶貧的新路徑。他說,目前的扶貧現象不容樂觀,存在三個問題:第一是資源不對口,缺乏可持續性,基層需要的下不去,不需要的派去了。第二是缺乏可持續性,健康扶貧當做任務完成。第三是貧困地區老百姓缺乏大健康概念,對流行病、遺傳病、傳染病缺乏正確認識。扶貧要有兩個維度,第一醫療水準的提高。第二是要針對弱勢群眾和普通老百姓。一個國家不再因病致貧國家才有尊嚴。我們可以幫助醫院建設,更希望政府頂層設計,呼籲社會行業協會包括企業積極投入扶貧當中來,建設小康要有健康,要為老百姓健康多做工作。

論壇上,瓊海市市長符平、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劉挺軍、日本熊本大學校長半滕英明等嘉賓,以及新英格蘭生物學實驗室研究主任、諾貝爾獎獲得者 Richard Roberts,以色列理工學院特聘教授、 諾貝爾獎獲得者 Aaron Ciechanover,Celgene Corporation全球事業部副總 Stefan Gluck,美國MD Anderson腫瘤中心分子基礎研究院副院長洪明奇等國內外健康產業精英也發表了各自的見解,精彩紛呈的觀點讓健康中國再次閃耀博鼇。

海南在全國率先將醫療健康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是我國目前在發展醫療健康產業方面開放力度最大,政策優惠面最廣,發展潛力最好的區域。海南的醫療健康產業體系覆蓋全生命週期,且內涵豐富、佈局合理、結構合理,著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迴圈的醫療健康產業集群,醫療健康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1000億元左右。

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為

健康中國提供強大支撐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科教司司長秦懷金介紹,當前,醫藥科技工作面臨著艱巨的任務。面對慢病和傳染疾病的雙重負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負擔仍然非常非常重。從產業來看,醫藥產業增長高於其他工業的平均值。我國醫藥產業已經成為在全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超過了日本。但是我們也很糾結,我們90%以上的專利藥靠進口,90%以上的中高端醫療設備的尤其是高端的還主要的靠進口,這個費用老百姓承受不了。去年科技創新大會上,習總書記提出要打破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減輕老百姓看病貴的負擔。群眾有著極大需求,我們卻沒有這個能力。現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接近目標,中國自己的科學家要引領創新,成為引領者,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條件。

秦懷金說,人類跟疾病的鬥爭的歷史就是科技進步的歷史,我們給世界科技的貢獻還不夠,中國的科學家需要科技創新來支撐我們的重大疾病防控。健康中國的建設,我們不但是跟跑者,一定要做領跑者,中國科學家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真正的把研究變成老百姓健康的實惠。

衛生應急為健康中國建設助力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應急辦公室主任許樹強介紹,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健全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和緊急醫學救援工作。

許樹強說,目前,我國的衛生應急在法制體制、機制預案和基礎能力建設上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國家的衛生應急能力尤其是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水準站在了全球前列。衛生應急取得的成效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的理念,體現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水準。近年來,中國衛生應急積極參與國際行動,在援助西非抗擊博波拉疫情、援助尼泊爾抗擊8.1級地震等事件中,為世界衛生安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明確了衛生應急“一體兩翼”的發展框架,“一體”就是體系和核心能力的建設,”兩翼”就是強化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十三五“期間,衛生計生部門將推進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升級、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等重點專案,特別是針對區域突發事件風險和特點,佈局七個國家級綜合緊急醫學救援基地,若干國家級海(水)上、航空醫學救援基地及專科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為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為健康中國建設助力。

健康促進助力健康中國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介紹,國家頒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針對當前面臨的健康問題,提出了三步走策略,也提出了2030、2050不同的階段我們國家的戰略目標和健康中國的戰略任務。路徑是通過全社會的動員,通過各部門的參與,通過改革創新來滿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還有一個路徑就是要強化個人的健康責任意識。

健康促進是國際宣導的一種理念。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健康促進的作用簡單講就是健康的生活共建共用,要協調好個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健康促進這個概念在國際上提出來有30年的歷史,強調了五個行動綱領,促進健康首先需要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明確將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就是說我們各行各業都要制定有益於健康的政策。我們要創造支持性的環境。

精准醫療作為科技創新的模式

將推動全民健康

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院士介紹,今天是我們健康事業的發展最好的時期。健康是老百姓的一個基本需求,也是老百姓的最高需求。健康中國的目標未來首先是健康的國民體制,青少年能夠健康的成長,成年人能夠健康生活老年人可以養老,還有就是要有健康的國民文化。我們國家目前重大疾病面臨嚴峻挑戰,傳染病風險也比較大。今天,中國發展站在國際化和全球一體化的基礎上,重大疾病是造成我國人類資源和經濟損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建成小康社會過去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夢的重要表現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此,總書記已經非常清晰高度簡捷闡明。從人類的疾病健康發展史來講,任何一項臨床診療的新技術、新裝備、新藥品的應用都是科技發展的結果,所以醫學發展兩個特點:一個就是醫學科技創新,另外一個就是學科的交叉發展。目前我們的大型醫療裝備主要依靠國外進口,中國要成為醫學強國,醫療裝備、藥物創新一定走在前面。精准醫療是醫學科技發展的必然,是醫學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精准醫療在臨床診斷的方式分類、臨床指南的標準方面都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我們國家精准醫學發展面臨歷史機遇,精准醫療作為科技創新的模式將推動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健康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

走向精准醫學新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認為,過去30年來,腫瘤成為人類第一個死亡原因,造成了大量非正常死亡。2012年,全球有1億多新發腫瘤,其中300萬發生在中國,可以看到發達國家跟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循證醫學開啟了醫學的新時代,數位化醫學更精准,對於腫瘤的診治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未來時代是精准醫學時代。1996年,發現了第一個靶向藥物,通過基因檢測發現了腫瘤的突變基因,然後找到了治療的靶點進行靶向治療。20多年來,已經發現了50多種靶向藥物,對於20多個腫瘤開始進行靶向治療,腫瘤診治方面實現了精准治療,以後在腫瘤的預防方面也將開始進行精准醫學,進行精准預防。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精准醫學時代,先進的醫療技術方面要鼓勵發展、支持發展、優勢發展、科學發展。

為客戶提供最優的整體解決方案

飛利浦中國區副總裁朱海鸞介紹了該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戰略。她說, 飛利浦公司有130多年發展歷史,一直不停創新和探索,不停地取得突破。去年將起家的照明業務拆分了,成立了兩家獨立的專注公司,今後將專注於整個醫療科技業務,業務涵蓋整個健康生活的家庭業務,以及醫療的板塊。我們轉型得到了整個的各界的認可。我們在中國第一策略致力於本土的創新,我們把研發中心放到中國,研發領域延伸到基礎領域,研發領域非常寬廣。去年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獨立的整體解決方案團隊,來為客戶提供最優的整體解決方案。

民族醫療具很巨大成長空間

深圳邁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肖海波副總經則從民族醫療工業的發展角度介紹了該公司的成長歷程。他認為,中國的醫療2009年是一個分水嶺,之前進口醫療器械高速增長,之後進口醫療在中國直線下降,國產醫療的增長直線上升。邁瑞1991年成立於深圳,2016年銷售收入達到了100億人民幣,累計國家納稅53億人民幣。為了中國醫療器械的發展,邁瑞不每年銷售收入的10%用於研發投入,每年7到12款新產品推出,累計申請專利2066余項,其中15%為美國專利。

肖海波說,今天,邁瑞已經從單一產品的銷售,成長為整體解決方案的一個供應商,服務於我們的全球客戶。邁瑞已經連續15年占比中國市場的第一位,邁瑞的產品現在已經銷往全球190的個國家地區並且進入全球一流醫院,相信民族醫療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大型醫院精准扶貧的新路徑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委姚尚龍教授重點介紹了大型醫院精准扶貧的新路徑。他說,目前的扶貧現象不容樂觀,存在三個問題:第一是資源不對口,缺乏可持續性,基層需要的下不去,不需要的派去了。第二是缺乏可持續性,健康扶貧當做任務完成。第三是貧困地區老百姓缺乏大健康概念,對流行病、遺傳病、傳染病缺乏正確認識。扶貧要有兩個維度,第一醫療水準的提高。第二是要針對弱勢群眾和普通老百姓。一個國家不再因病致貧國家才有尊嚴。我們可以幫助醫院建設,更希望政府頂層設計,呼籲社會行業協會包括企業積極投入扶貧當中來,建設小康要有健康,要為老百姓健康多做工作。

論壇上,瓊海市市長符平、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劉挺軍、日本熊本大學校長半滕英明等嘉賓,以及新英格蘭生物學實驗室研究主任、諾貝爾獎獲得者 Richard Roberts,以色列理工學院特聘教授、 諾貝爾獎獲得者 Aaron Ciechanover,Celgene Corporation全球事業部副總 Stefan Gluck,美國MD Anderson腫瘤中心分子基礎研究院副院長洪明奇等國內外健康產業精英也發表了各自的見解,精彩紛呈的觀點讓健康中國再次閃耀博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