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麻楝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Má Lià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麻楝的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ukrasia tabularis A.Juss.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 剝取根皮,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麻楝 喬木, 高達30m。 枝赤褐色, 無毛, 有蒼白色皮孔。 通常為偶數羽狀複葉, 長30-50cm, 無毛;小葉10-16, 互生, 紙質, 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 長7-12cm, 寬3-5cm, 先端漸尖或尾尖, 基部偏斜而圓, 全緣, 兩面均無毛或近無毛。 花兩性, 圓錐花序頂生和腋生, 總花梗短, 長約為葉之半, 近無毛;花梗短, 具節;苞片線形, 長達1cm, 早落;花萼淺杯狀, 5-6裂, 裂齒短而鈍, 外面略被極短柔毛;花瓣4-5, 黃色或略帶紫色, 長圓形, 長1.2-1.5cm, 外面中部以上被極稀疏的短柔毛;雄蕊管圓筒形,

長9-10mm, 無毛, 先端近平截, 花藥10;子房具柄, 略被緊貼的短硬毛, 花柱被毛, 柱頭頭狀。 蒴果灰黃色或褐色, 近球形或橢圓形, 長約4cm, 寬3.5-4cm, 先端凸尖, 無毛, 表面粗糙有淡褐色的小疣點。 種子扁平, 橢圓形, 直徑約5mm, 具膜質的翅, 連翅長1.2-2cm。 花期4-5月, 果期8-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1030m的山坡、山谷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 主感冒發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0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