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楝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ù Liàn
【別名】海南杜楝、鈕扣丹、手拳靈。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杜楝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urraea pubescens Hellen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原形態】杜楝 灌木, 高2-3m。 枝下垂, 褐色, 有條紋。 單葉互生;葉柄長達上1cm, 被絨毛;葉片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 長5-10cm, 寬2-4.5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稀近圓形, 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疏鈍齒, 稀淺波狀, 兩面疏被柔毛, 幼時尤甚。 花兩性, 總狀花序腋生、總花粳極短, 呈傘房花序式, 有花4-5朵, 被絨毛;花梗較長;花萼短, 舟狀, 外面被絨毛, 5齒裂, 裂齒三角形;花瓣5, 白色, 線狀匙形, 長3-4.5cm, 寬5-6mm, 先端急尖;雄蕊10, 花藥著生於雄蕊管裂齒之下, 雄蕊管長而窄, 4-9裂, 裂片較花藥長1-2倍, 通常再2深裂, 無毛;花盤包圍子房基部;子房短, 花往長, 伸出雄蕊管外, 柱頭瓶狀。 蒴果球形, 直徑1-1.5cm, 無毛, 具5種子。 種子長橢圓形, 通常彎曲如新月狀, 長約7mm, 寬約3mm。 花期4-7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或近海邊的灌木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廣東、海南。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收斂止瀉。 主泄瀉;痢疾;咽喉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