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水溫會影響藥效嗎?

一直以來, 網上熱傳一些藥物不宜熱水送服, 比如維生素、消化酶類、活菌製劑以及中藥止咳糖漿、中藥清熱藥等都應該用涼水送服, 否則影響藥效。 我想說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正常人體口腔溫度在36.2℃-37.2℃之間, 遠低於這個溫度的水會被感覺為“涼水”, 接近這個溫度的水會被感覺為“溫水”, 高於這個溫度的水會被感覺為“熱水”。 口腔的耐熱溫度是50℃-60℃, 高於60℃的水會被感覺為“燙水”, 會損傷黏膜組織。 今年6月16日, 世界衛生組織更新了日常食物和藥物的致癌風險, 其中警告, 65℃以上的熱飲可能會增加患上食道癌的風險,

風險級別為2A, 即“很可能致癌”。 因此, 我們現在討論的平時吃藥的熱水, 應該是指40℃~60℃範圍內的水。

上述藥物與水溫有哪些反應?根據文獻瞭解到, 維生素C在80℃以上的熱水裡易被氧化分解;消化酶類的胃蛋白酶遇熱不穩定, 70℃以上容易分解失效;活菌製劑的說明書明確要求, 冷藏保存, 涼水或溫水沖服;中藥糖漿劑對熱水涼水要求區別不大, 水溫不會對糖漿劑的稀稠有太大影響;中藥清熱藥同樣不會因水溫高低而受太大影響。

除了活菌製劑需要涼水或溫水來服用外, 其他藥物基本上不會在人體口腔能耐受的熱水範圍內出現明顯變化。 與其糾結服藥的水溫, 不如多關注一下這些藥物在哪些情況下不宜服用、與哪些藥物不宜聯用等。

例如:維生素C與抗凝藥、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聯用時需謹慎;消化酶類不宜與抗酸藥、鋁製劑聯用;活菌製劑在與抗酸藥、抗生素、含鞣酸中藥聯用時有可能產生反應;糖尿病患者禁用中藥糖漿劑;非熱證患者、脾胃虛寒患者則需慎用中藥清熱藥。


↑點擊去參與測試 拜拜粗腰肥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