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鱉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huǐ Biē
【別名】水白、水蘇、芣菜、馬尿花、水旋覆、油灼灼、白蘋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鱉科植物水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drocharisdubia(BI.)Backer[PontederiadubiaBI.;HydrocharisasiaticaMiq.]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 主濕熱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 2-4g。
【附方】《本經》水萍條, 《別錄》雲:一名水白。 按《本草》水萍有多種, 陶氏引《藥錄》五月有花白色者, 即為其中之一。 水白之名, 或以花白而得。 它如浮萍、大萍, 均與白色無關。 故水白即指水萍之開白花者。 此種水白, 另有一個特徵是葉背有一水泡狀氣囊組織, 就是陳藏器所說的葉下有一點水沫。